重生之种田有空间_分卷阅读_112
作者:
弦歌雅意 更新:2020-07-07 17:30 字数:5817
刘丽带的东西很多,不仅带了棉被水杯盆子之类的,还带了几个咸菜疙瘩和一些奇奇怪怪的吃的,据她介绍,都是她们家那边的特产,又能存放很久又饱肚,只是味道不怎么好,刘丽说家里只有丈夫一个人,还有两个孩子要养活,家里的老人也要钱,丈夫一个人也太辛苦了,所以她要节省点儿。
宋慕雯顿时觉得好幸福,家里的婆婆公公不需要赡养,甚至还能够补贴儿子们,二猛哥的津贴也不少,还有别的福利,自己也有一些积蓄,就算自己不挣钱,自己也不缺钱花。
听说宋慕雯的丈夫在部队,刘丽挺羡慕的,因为这年头也就部队的人待遇最好了,而且权利也大。军嫂也是很受尊敬的人。
1978年个体工商户在浙江省温州市重现
温州市特批温州在东门试点开设城市农副产品市场,因“兴无灭资”而消亡20多年的个体户在温州等地重现。
开启个私经济时代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也开启了个体私营经济时代。
1979年“拾遗补缺”
4月9日,国务院首次提出了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可以根据当地市场需要,在征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的个体劳动,但不准雇工。对他们要发给营业执照,会同街道和有关业务部门加强管理,并逐步引导他们走集体化的道路。”
1980年鼓励和扶植个体经济
8月,中央提出“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将发展个体经济作为解决就业的一条途径,提出“鼓励和扶植城镇个体经济的发展。”
全国第一家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
8月9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个体劳动者协会。
温州发放第一批个体户执照
12月,温州发放第一批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共计1844户。个体户章华妹领取了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工商证字第10101号。
1981年全国个体户首次突破100万户
到1981年底,全国个体工商户首次突破100万户。
1982年“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指导方针,“鼓励和支持劳动者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从此开始了1982-1985年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数年均64%和77%的井喷式增长。
1983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月12日,邓小平在谈话中说:“农村、城市都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勤劳致富是正当的。”鼓舞了个人勤劳致富。
“从事个体劳动同样是光荣的、光彩的。”
8月30日,**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中南海接见了300多名全国个体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先进代表,他说:“从事个体劳动同样是光荣的、光彩的。”
1984年“雇工大争论”一锤定音
安徽芜湖市傻子瓜子年广九雇佣12人炒瓜子,引发了历时六年的“雇工大争论”。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一锤定音:“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这一争论突破了“七下八上”界限,用实践证明雇佣工人不是罪、发家致富更不是罪,从而推动了个体经济向私营经济发展。
1985年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诞生
温州市是中国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发祥地。1985年瓯海登山鞋厂最先使用“股份合作企业”名称。1992年股份制企业试点全面开展,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公司的成型。这是我国经济体制上的重大突破。
1986年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
12月5日,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在北京成立。从此,数以千万计的城乡个体劳动者有了自己的全国性组织,在个私经济31年发展史上,全国各级个私协会功不可没。
1987年《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发布
8月5日,国务院发布《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其中规定,个体工商户可以根据经营情况请一、二个帮手;有技术的个体工商户可以带三、五个学徒。这部条例为个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证,被称为个体经济的“保护神”。
1988年确定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
4月12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从宪法上确定了私营经济的地位。
1989年个体私营经济跌入低谷
从1989年下半年到1991年,由于国内外局势的急剧变动,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在一些地方再次成灰色名词,个体私营经济在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首次减速。
第195章印刷书
果然这两天学校里的人渐渐地增多了,许多新生都赶过来报到了,学校对这一届学生还是很重视的,因为这一届是通过高考考上来的,不是靠关系推荐之类的方法来学校的,人家的文化水平还是很有分量的,以后这样的学生就是学校的资源啊,学校就靠他们争光了。
现在因为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开学的时候没有什么军训之类的活动,但是新生欢迎会还是免不了的,因为这不仅是表达学校对新生的重视和欢迎,也是前面的学长学姐与下面的学弟学妹交流感情的好机会。
因为十年浩劫才过去,所以学校也不是像后来那样多个学校合并到一起,然后形成一个很大的综合性大学,或者是国家批准或者自己购买了土地修建了新的校舍,所以学校还是挺简陋的,校园也不是很大。
这年的欢迎会还是唱红歌之类的,因为所谓的时尚和流行还没有因为改革开放而从国外传来,流行的还是红歌一类的。
不过今年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事情,就是中央新闻联播开播了,这个大家一直期待结局的节目,是在1978年的1月1日开播的。
不过这个时候电视尚未普及,能够看到中央新闻联播的也只有很少数的一部分人而已,大部分老百姓也只是听说了而已,知道新闻也主要是从广播和报纸上。
开学之后,正式上课的日子很快就来了。
课本都没有准备齐全,老师上课也没有投影和电脑,全靠上面滔滔不绝地讲和下面刷刷刷地做笔记。
大一的主要课程有出版学概论、现代汉语、出版史等几门比较基础的学科,英语还不算是特别重要的,但是政治学是一定要学的,毛*主*席语录也被单独拿出来成为了一门课程。
大一课程轻松,不是因为课程设置少的缘故,而是因为缺乏资源的缘故,所以课不多,师资力量也很成问题,当初十年浩劫害死了不少的人。不少专业的高精尖的人才都被抹杀掉了,所以只能够拉一些人来凑数了,有些老师还兼任几个课程的讲师,这个时候做大学老师可不像后来那样轻松愉快。
宋慕雯看着觉得挺磕碜的,而且她守着一座宝山,却要看着别人挨饿,这样的滋味真不好受。
宋慕雯想了想去,决定找干爸帮忙。
尚老板是个手上有资源而且也挺热心的人,人家确实是将宋慕雯当成是自己的女儿一样看待。
尚老板对宋慕雯的那些想法还是挺感兴趣的,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一直想做点什么事情,虽然他自己不缺钱也不缺其他的,做生意应该算是他的个人爱好了。现在国家的形势慢慢地明朗了,尚老板也充满了期待,这些年可是把他憋坏了,真想去商场好好拼搏一番啊。
不过这摊子是慢慢地铺开的,现在不能做个体经营,那我自己闹着玩一下,不做生意,不赚钱,总可以吧?
宋慕雯将事情前前后后想好了,然后给尚老板去了信,将想法说了。
宋慕雯的意思是,自己偶然得到了一些书,想捐给学校,但是不想出风头,因为她这样的身份实在是扛不住那样的压力,所以希望干爸来给抗一下大旗。另外,还希望干爸帮着把这些书复印或者重排然后印出来,给一些学校捐过去,这个事情非尚老板完不成啊!
宋慕雯在信里给自己的干爸拍了好一通马屁。
尚老板接到信的时候,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虽然知道干女儿是有在拍马屁的成分在的,可是他还是高兴,家里的孩子没有一个是像宋慕雯这样的。
佟素珍看了信,道:“这孩子还真是有想法,可是这事儿办起来可不容易。”
尚老板抖了抖信纸,然后叠了起来,道:“不容易,但是咱们是谁啊?再难也能够给她办成了。反正现在闲着也是闲着不是?”
佟素贞觉得也是,自己丈夫在家闲着,不仅发了福,还老是找孩子们的茬,让他找点事情干也好。
尚老板就开始忙活开了,这年头的房地产市场还是一盘散沙,根本不像后世那样强劲,所以找地方也不费什么力气,又不少废弃的工厂都在等着转手呢。
这设备也是有问题。
宋慕雯也想到了,空间里有设备,而且比这个时代的要高级,全部都是智能化的,可是不能拿出来啊。
尚老板有门道有关系,但是弄来的设备也不是特别好的,还是人家已经淘汰了的,没办法啊,这已经是极限了,十年浩劫毁掉的东西太多了,这还是费了老大的力气弄来的。
宋慕雯让余二猛想办法把那么几大箱子书弄回去,余二猛当然想尽办法要完成啊,哪怕媳妇让他上刀山下火海也要完成不是?
那些书都是宋慕雯精心挑选出来的,各种专业都有,而且经过处理,看上去破破旧旧的,还带着泥巴星子之类的,一看就是差点被毁了的。
宋慕雯记挂这个事情,但是又不能时常了解事情的进展,真的是挺焦心的,果然科学技术发达就是好啊,要是过个三十年,手机一打电话,网上一视频,多容易的事情啊,放在这个时候就要等上半个月,
收到信的时候,都已经是半个月前的信息了,信息十分滞后,这让宋慕雯觉得十分不方便,十分怀念三十年后的日子(大雾……咦,这话听上去好奇怪的样子)。
为了这个事情,尚老板不仅是投入了精力和人力,也投入了不少钱,不少人跟个看笑话似得,还有的人觉得尚老板这是钱多了咬手,瞎忙活,国家现在可没有说可以让个体经营了,尚老板这样做不是白忙活么?
尚老板只管埋头做事,不理其他,那些人说话不好听,他还正好可以找了理由不去理会那些人呢!作为混迹了商场这么多年的老油子,虽然国家政策和环境还是这样,但是人家的眼睛可不是白长的。既然现在将建设四个现代化又重新拿出来说事儿了,那就说明国家以后还是会放开经济的。自己现在先攒些资本,等到别人开始干的时候,自己已经跑到前面去啦!
虽然是干父女,但是尚老板和宋慕雯的想法却是想到一块儿去了,现在先准备好基础,等到国家政策一下来,那就开足马力前进吧!
尚老板自费印了书,然后以个人的名义送到了一些学校,这个学校怎么选的,还是商老板个人的喜好,当然,宋慕雯所在的学校是第一个的,然后是宋家的几个兄弟所在的学校。
尚老板带着大堆的书在外面跑来跑去,虽然黑了,但是也瘦了,不再是圆乎乎的脸了,让人一看还以为要荣养了呢。
虽然累,但是人家心里满足啊,不少学校的校长都是亲自来接收的书,对尚老板是感谢了又感谢。
尚老板还跟人家客气:“我们那地方小,又没什么资源,所以只能送这么多,你们别嫌弃,只是辛苦学生们多抄写一下了。”
一个学校只有一套,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拿着用,所以广大的学生们又要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抄书了。
八十年代的时候,抄书是一种风潮了,虽然不抄课本了,可是大家抄名著,抄名言警句,每个人都准备一个厚厚的本子,晚上就打着手电点着灯在宿舍里抄,有时候一抄就是一个晚上,挥汗如雨,蚊子多如牛毛,可是大家依旧是乐在其中。
因为抄书,很多人的基础都打得很不错。
这个事情还挺出名的,尚老板这回是成了一个无私奉献的人了,报纸等媒体也宣扬了一回,宋慕武等人当然都听说了,宋慕武知道是宋慕雯的主意,还写了信来。
宋慕武主要是担心宋慕雯的空间会不会暴露了,宋慕雯想了想,写了信回了宋慕武,说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最近感觉有些奇怪,空间好像不是那么稳定了,宋慕雯害怕空间会突然消失,就像它突然出现一样,所以现在在想办法转移书,只是没有什么地反可以转移的。
宋慕雯已经计划让空间“退出历史舞台”了,幸好只有宋慕武一个人知道这个事情,不然还真的不怎么好处理。
这个时候宋慕雯有些后悔自己的顾头不顾尾,只想着以后要如何如何发展,却没有想过要把书留在家里那边,这样子运送多浪费人力财力啊。
尚老板那边还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其他的部分还要找个地方存放起来。
这个事情又要余二猛出马了,宋慕雯说自己有一批书需要地方,人家二话不说就去找房子,也不问宋慕雯的书是哪里来的。宋慕雯对自己这任劳任怨的老公是越来越满意了,这年头能够管住自己的好奇心的人真的不多啊。
余二猛其实很忙,但是人家想着法子疼媳妇,部队领导也体谅,小年轻嘛,不就是这样的?所以余二猛还是有点便利的。
终于在一个偏僻的地方找了一个空空的仓库,以前是存放布料衣服的,后来厂子搬迁了,这仓库也就空了下来,防潮防虫等工作还是做得挺好的。
宋慕雯最满意的是这个地方离自己学校还挺近的。
第196章怀孕了
作者有话要说:等会换……于是,趁着余二猛再部队的时候,宋慕雯一个人去将空间里的书弄了不少出来,依旧是按照已经分门别类地放好了。
幸好仓库够大,不然还真装不下。
宋慕雯没想到自己当初去偷书半年就偷了这么多。
现在搬书还真是累啊,可是没办法,这种事又不能喊帮手。
余二猛得了假期出来,一看,宋慕雯都弄了不少事情了,道:“囡囡,你要等我有空了再来忙嘛,你一个人得多累啊?”
宋慕雯道:“没事儿,反正我也只是在一旁看着,别人帮忙搬的。”
“发了工钱吧?那你还有生活费没?”
“有的……”宋慕雯又一次体会到什么撒一个谎要用无数个谎来圆了,绞尽脑汁想理由想应付的话什么的,实在是太辛苦了有木有。
好不容易把余二猛应付过去了,宋慕雯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
余二猛还是怪宋慕雯不吭不响地自己把事情都给做完了。
宋慕雯悄悄地揉了揉腰,自己也不想亲自干啊,可是没有办法啊!
这边忙得热火朝天,外面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第一个事情就是,有些地方开始不吃大锅饭了,开始像宋家屋那样食堂拆了,各自回家吃自己的。这个时候别人又开始觉得宋村长英明神武有远见起来,要是宋家屋拖到现在,肯定也是像别人那样一些锅碗瓢盆分不清算不明白了。为了这样的事情,大大小小的村子都是闹了一些矛盾的,这也是没办法避免的事情。
在七月份的时候,安徽的凤阳第一个废除了生产队的形式,开始实行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土地不再是大家一起种了,而是大家自己种自己的!
这个事情一传开,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是当时邓爷爷同志是十分支持这种做法的,所以凤阳受到的支持还是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