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神医_分卷阅读_1013
作者:
步行天下 更新:2020-07-15 20:34 字数:2100
“咻咻……”
杜仲一边取来银针,一边扎。
用的,全是秦老教给他的针灸手法。
反复的一扎,一取!
整整花了二十分钟的时间,杜仲才终于感觉到了气感。
得气了!
就在得气的瞬间,杜仲立刻屏气凝神,整个人显得无比的凝重。
因为,他清楚的感觉到了孩子体内的能量。
捻针!
杜仲小心翼翼的捏着针体,用熟练的手法捻动银针,利用银针得气,感应到能量这一点,慢慢的把孩子体内的能量,逐渐的引了过来。
“唰!”
就在孩子体内的能量引来的同时,杜仲快速下针。
连续下了两针!
三跟针所在的学位,正好将孩子受伤的脑部覆盖起来。
在三跟针的牵引下,孩子体内的能量,很快的就覆盖到了这一块三角区域中。
似乎是发现了大脑中的问题。
三角区域中的能量,自主的开始蕴养着孩子受损的脑部区域。
“接下来,要怎么催动这些能量,来打通血管,进行修复?”
杜仲沉思起来。
因为孩子体内的能量,是被杜仲硬生生的利用针灸得气牵引出来的,所以孩子自身无法控制,杜仲也无法控制。
这些隐藏在人体内的能量,跟天地能量一样,会在受伤部位进行蕴养。
但并不能修复。
因为能量的作用没办法被激发出来。
“激发能量。”
心中暗念一声。
杜仲突然眼前一亮。
为什么针灸可以得气?
因为刺入体内的银针,可以通过穴位来感应能量。
那么,既然能在感应中把能量牵引出来,就证明针灸对能量有作用。
针灸一定能激发孩子体内的能量。
想到这里,杜仲立刻开始控制银针。
从深、浅,到捻动速度的快慢,再到针尖是的旋转。
一点点的测试着。
“有了。”
良久后,当孩子脑部受损区域被能量蕴养得出现了一丝生机的时候,杜仲也找到了激发能量的方法。
只不过,这种方法非常的麻烦。
因为每一次的刺激,都只能让能量在短时间内起到作用。
不得已之下,杜仲只能飞速动手。
轮换着,用三根银针来不间断的激发能量。
因为孩子脑部的坏死区域中有淤血,一旦能量的作用短暂消失,那些淤血就会在短时间内凝固,重新阻塞其他的血管,甚至对孩子脑部的其他区域造成损坏。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杜仲只能手忙脚乱的不停的刺激能量。
这一动,便是整整三个小时的时间。
“啪!”
三个小时后,一直坐在床边的杜仲,突然就无力的瘫坐到了地上,大口的喘着粗气。
这三个小时的时间里,他的手就没停过。
在时刻集中精神力来控制银针的同时,他还能不断的观察着孩子的大脑状况。
这对他来说,消耗实在太大了。
当然,他消耗的并不是能量,而是精神力。
三个小时的时间,直接让他消耗了八成的精神力。
这让杜仲感觉整个脑袋都涨热了起来。
“怎么样?”
见到杜仲瘫坐在地,宁江立刻就冲了上去,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孩子,然后急忙出声问道。
“唰。”
就在这时,杨柳却是直接跑了上来,赶紧搀扶着杜仲站起身来。
“基本是没什么问题了。”
杜仲点点头,张口道:“不过,明天还要再进行一次。”
身为主治医生,杜仲很清楚,虽然孩子脑部受损的区域神经和血管都被通开了,但光通开可不行,还得给那块损伤进行滋养。
毕竟,损伤了十年的时间。
那地方的发育,跟大脑其他部位的发育,几乎是天差地别。
要让孩子恢复,就必须刺激能量,滋养那块区域的同时,让那一块区域快速的发育起来才行。
而这种字样和催动发育,所要用到的,就是他的能量了。
“明天?”
宁江有些迟疑的望着杜仲。
“恩,你们今晚就先住这个房间吧。”
杜仲点点头。
毕竟莲花山上也没有多余的房间了。
“多谢。”
宁江抱拳感谢。
杜仲微微一笑,收完针后就直接离开了房间。
晚上,杨柳回去睡了。
杜仲则是独自来到杨天辰的办公室里,盘坐修炼起来。
第二天。
吃过早饭后,杜仲立刻动手为孩子治疗。
这一次,又花了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
在杜仲的能量滋养下,孩子脑部的受损区域,开始不断的强壮起来,从原本萎缩的状态,逐渐的发育饱满。
一个小时后。
杜仲从床边起身,示意宁江上前。
床上。
一直昏迷不醒的孩子,突然间抬起手来,有些佣懒的打了个哈欠,揉了揉眼,旋即才缓缓的睁开眼睛。
看到宁江的同时,孩子嘴巴一张,喊道:“爸爸……”
第四章 写有详细地址的至尊榜!
“儿子!”
听到孩子的喊声,宁江的眼泪,毫无征兆,唰的就流了下来。
整个人激动得全身都在颤抖。
然后一伸手,紧紧的把孩子抱在了怀里。
哽咽的声音,回荡在房间里。
多少年了。
因为脑瘫,导致了语言障碍的儿子,终于好了。
十年。
整整过了十年的时间,他终于再一次听到了他的孩子叫他。
那一声爸,顷刻间就崩塌了他的泪腺。
杜仲和杨柳静静的在一旁看着。
良久。
稍微抑制住压抑了整整十年的激动,宁江才转过头来,看向杜仲,来不及擦去脸上的泪花,便是一脸诚恳而坦然地问道:“有什么是我可以帮你的吗,就算是赔上性命的事,我也万死不辞!!!”
望着宁江。
杜仲轻轻点点头,笑着说道:“首先,我要恭喜你。其次,我想请你留在莲花山,年薪……”
杜仲还没说出来,宁江就立刻打断了杜仲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