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幼子的从容人生_分卷阅读_169
作者:
见喵晕奈何 更新:2020-07-25 22:08 字数:7534
荣王腿疾痊愈,西宫太后大宴群臣,结果当众栓婚太师府与国舅府,湖湘与外戚的联盟来得猝不及防,一时间,太师在士林中毁誉参半。
同年冬,顾椿免太傅,晋内阁首辅,统率百官。次月,顾氏次子顾彦郴破府出户,投奔至赵太师麾下,成为湖湘党下鹰犬。
政和四年,帝复染疾垂危,西宫力排众议,将小腿微跛的荣王拱上了皇储之位。月余,东宁郡王犯禁宫闱,被皇太弟责打于内廷,出宫之后愤而自缢,太医施救不及,当日即薨。
政和五年春,礼部备下大行仪制,帝昏眠数日,京中已有传言,少帝油尽灯枯。
政和五年夏,太师拟让少帝大婚冲喜,择后姚氏女。
许是天意垂怜,大婚的旨意刚定下,政和帝的身体便奇迹恢复,虽仍不可下床临朝,但已不像往常那般气若游丝。
这桩荒唐婚事在西宫太后的强硬坚持下进行,虚龄六岁的皇太弟代兄迎亲,将九岁的皇嫂送进了凤仪殿,从此开始三个人纠缠不休的孽缘。
第302章 师生与父子的差别
圣上的龙体时好时坏,渐渐地前朝也默许了荣王上殿听政, 毕竟相较而言, 虽然这位皇储名不正言不顺, 但好歹他还有副能撑得住的身子。
东宁郡王自戕后, 少帝对这位族兄十分愧疚,当日是元恪寻衅在前,言语辱及王府内纬,若非母后徇私,东宁王本不至于当众受辱。
如今,偌大的宗室已近血脉断绝,就剩下定康公一支远亲, 再将其留在宫中, 只怕不是被元恪折磨死就是被后宫隐私逼疯。
政和帝于心不忍, 召见太师、首辅商议能否给定康公加授王爵,同时将早先决定的易藩一事提上章程。
西宫对少帝自做主张很是不满,孟氏觉得不论定康公表面如何顺从,有弑弟杀兄两桩血仇在, 他们就注定是不死不休的立场, 此时让其就藩,无异于纵虎归山。
其实如今朝中三足鼎立,赵太师与外戚孟氏明显死忠于皇室,有这两股庞大的势力压镇,就算定康公出得了京城,他也逃不出西宫母子的手掌心。但麻烦的是, 从上次少帝垂危之后,文昌郡公便隐隐流露出改拥新主的苗头,孟氏手中的资源逐渐向皇太弟倾斜,这从毓庆殿日益增设的重臣席位便可见一斑。
不过少帝也不是任人拿捏的小白菜,其后宫坐镇的那位皇后可是赵太师嫡亲外甥女,说句不好听的,但凡政和帝能多拖几年,留下个一儿半女,那下任帝位的归属还真不好说。
骠骑大将军借着中宫这股东风顺利入驻五军都督府,成为军中近三十年升迁最快的武勋之后,也因为这层裙带关系,政和帝下旨开内驽将骁骑营的编制扩展成虎豹军,前朝虽有微议,但碍于历代君主都有养亲军的传统,旧制如此,他们也委实不好太过僭越。
两年过去,赵太师愈发深沉内敛,周身气势吞山纳海,倒与暮年奔波、气色萎顿的顾首辅形成了鲜明对比。
江南多的是聪明人,被打怕的顾椿也重新学会了审时度势,如今在朝上,他尽量避免与赵秉安相争,就盼着在自己卸任之前能住江南那些幼苗,平平安安的喘过这口气来。
问题是赵太师为了解决门阀之乱已经苦心孤诣的谋划了近十年,湖湘填进去多少人力物力,岂是说收手就能收手的。再者,就算江南士族在这三朝党争中一败再败,他们也没有认真反省自己的过错,反而愈发纠结本土势力的牢固,江南六道主死仆从,几乎将苏南繁庶之地瓜分殆尽。
这几年天下各省算得上风平浪静,几处频发重灾的地方也都被赵太师堵上了篓子,除了中枢几个党派隐隐的较劲,可以说老百姓的日子该越过越兴旺才对。
但就从今秋巡稽御史呈上的密折来看,只怕地方赋税还是被掏空了大半,这倒不全是贪官腐吏的罪过,毕竟太师在河南、京城杀得血流成河,如今但凡在官场上打滚的,没有一个敢不把屁股收拾干净,大家不能说不捞,但最起码变得讲究了,就算贪,他们也不会巧设名目去刮平头百姓的地皮,撑死了榨点土绅大户的油水。
政和帝即位以来,未受党争波及的几个省份民生明显有了起色,最惹眼的表现就是户部造册,山东、陕西等省份的新生人口数目激增,就连河南,整顿吏治之后,境内的流民也大大减少。相较之下,两江的高徭役,高赤字就异常引人注目了。
就算阵营不同,但浙江总督赵怀珏是个善于治下的能吏,这点真宗、神宗两任君王都是明旨褒奖过的,两江的财政再糜烂也不至于交出这般成绩,户部揪着浙江布政使章春民要交代,可这位张府门下能拿出什么来交代,说到底,张焘也是江南的大士族,他族中子孙圈的良田未必就比顾椿家里少。
江南士族把繁庶的两江当成了自家的后花园,万顷良田,说划就划,又有谁把地方衙门放在眼里。
赵怀珏再三提点过让章春民早做决断,可惜张阁老病重后,章春民对江南士族再也使不上力气了,秉着能混一日是一日的念头,拖延至今,他也明白,把这糊成臭泥一般的财政袒露给朝廷,等着他的会是什么下场,但无所谓了,太师的刀早就架在了脖子上,早砍晚砍还不是一回事吗。
年龄见长,顾椿的精神愈发不济,当他再次面临这四面楚歌的境况时,面如死灰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轻松释然,赵明诚这小子不孬,好歹让人死得明白。
天下没有至公至廉的官,对士族来说,或许用“贪”这个字不合适,但他们确实是损了国家平民,最终肥了自己。这是“士”这个阶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赵明诚凭一己之力扭转不了历史的浪潮,顾椿想着,或许太师打算收回土地,将江南士族从底子上打服,但他绝没有想到,赵秉安的布局不止针对江南,他的蓝图囊括了两京十三省,大朔麾下所有疆域。
而江南六道,不过是他为了顺利推行新政而准备对天下士族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政和五年冬,赵太师以律法失修不和时政为由上书少帝请求补修《会典》,初时百官不解其意,直至翰林掌座接二连三的请辞,才漏出口风,太师意欲取赋于士!
一石激起千层浪,满朝上下的官员都怀疑是自己听错了。维持如今的局面运作下去,不出几年盛世即将重现,以太师的威望,到时就算自称周公想必也无人敢有异议,何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自己权柄未足之时强撼士族这棵巨树。
《会典》乃是浩繁巨制,修个一二十年都很正常,百官们小心翼翼地观望太师府的动静,发现除了翰林,湖湘在前朝并无其他动作后都松了一口气。
或许太师只是偶然动了这个念头,但并不打算付诸行动呢,毕竟天下各州郡的阻力可想而知啊……
士族里这么自欺欺人的人不少,但显然惊慌失措的两江士族不在此列,在过往的交手中,他们都明白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赵太师从不无的放矢,他既动了削士族的念头,或早或晚一定会下手,而且就这件事的起源来看,苏南六道指定会第一个被挑出来。
当此之际,江南士族需要一剂强心药来稳住涣散的人心。苏南六道中苏次辅已然对赵太师屈膝,当年苏燃出京,直奔湖南而不是两江,那时江南众人的心便凉了一半;而前不久,顾彦郴这位顾氏砥柱,首辅老大人最为倚重的爱子竟也破门而出,这对于仓皇失措的原首辅党众无疑是一个莫大的羞辱,毕竟,顾氏父子矛盾的根源满朝上下谁心里不清楚。
也因此,顾首辅不得不极力促成定康公就藩一事,甚至冒着触怒圣上与西宫的风险,提议将藩地改为燕坞。
燕坞,位于苏南与苏北的界线上,水域广布,物资丰饶,故此商贸繁荣,虽不过郡县大小,但地理位置十分紧要,因为待在那里不仅可进可退,而且串联两江行省的官员十分便宜,可以说,若定康公得了燕坞,那无异于往浙江这块财政重地上楔了一根钉子,假以时日,他必会成为西宫名副其实的心腹大患。
其实,在顾首辅上书之后,六部官员无不战战兢兢,大气不敢喘一声,他们趴在地上,谁也没有胆子窥伺天家三人的脸色。
“准!”
这是政和帝第一次与西宫据理力争,甚至不惜将皇太弟登位不正一事拿出来翻炒,借以逼迫孟太后退让,而这一次,少帝甚至没有咨询过任何人的意见便做下了决断。
表面上,这是年幼的政和帝在闹脾气,但赵太师那愈发冷峻的神色却让高痣觉得重辉殿的一切安排在这位眼里都无所遁形。
赵太师不发一言,文昌郡公抬头往御座上深深看了一眼,白眼狼终究是白眼狼,就算他是从长姐肚子里爬出来得,但骨子里到底流的还是盛家的血。
湖湘、外戚的势力一直按兵不动,赵太师在等,他希望能得到一个解释,他自认为自己值得一个解释,而政和帝的眼神却放空在这偌大的殿堂上,少帝清楚,只要他坚持,亚父最后还是会让他如愿以偿。不仅因为亚父在江南的布局需要一味引子,更是自信亚父对他的情谊!
政和帝要自保,就得压制皇太弟的声势,而定康无疑是最好的棋子,他不是信不过亚父,只是凤举与孟家的关系实在是太亲密了,这次是他筹划许久得来的机会,如果亚父因为凤举的缘故听信了母后的那番谬论,那他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在宗室中重新扶植一股势力,况且到那时宗室怕是已经名存实亡。
诡异的朝局,走向完全超出江南士族的预料,谁能想到赵太师竟对定康公就藩一事无动于衷,就连孟希来那个狐假虎威的小人都难得闭紧了嘴巴,不管原因为何,顾首辅只知道摆在眼前的是可遇不可求的机缘,他得使出全部力气来把这桩圣意夯实。
一番争吵,西宫苦劝不得,心都凉透了,索性由着长子给仇敌封王赐地。她搂着行走不便的皇太弟阖起殿门去过自己的日子,眼不见心不烦。
实际上,定康公滞留宫中数年,虽饱受苛待,但却从无性命之忧,这一切都是孟氏在背后操控,她把定康公留在宫里,就是假以监禁之名行看护之实,若非如此,梦园的死士岂能容他久活。
而现如今,事实证明她费尽的这些心机不过是笑话一场,元澈,这孩子学得太快了以致于他都忘了,没有权柄的皇帝最该做的不是着急亮出爪牙,而是该小心翼翼的蛰伏着,她将这孩子托庇于太师,厚着脸皮讨来姚氏女保他安泰,却没想到,他竟妄为至厮,这孩子怎么就不明白,太师受他一声亚父,但在心里却未必将他与亲子搁在一样的位置上,这一次,他赌赢了,但下一次,太师真的还会继续包容他吗……
孟氏泪流满面,两个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她偏袒哪一个都无疑于置另一个于死地,皇帝与几位国舅的关系恶劣,纵是她不错眼的盯着次子也还是会被孟家寻到可乘之机,罢了,就让毓庆殿顺其自然吧,他们兄弟俩相互牵制,这日子能过一天是一天。
按照惯例,太师下朝之后还会在重辉殿中待上一个时辰,但今日,太师却径直出了宫,直奔都察院,好生发作了一通。
马季、顾彦郴跟在后面,神色泰然自若。
“早晚得有这么一遭,太师又是何苦呢。”
“一手抚育大的到底与众不同。”
“如果今日先斩后奏的是长公子,太师亦会如此震怒吗?”
马季代入思索了片刻,随即摇摇头,“该当会,若是凤举,太师必然家法严惩。”
也就是说,打过了这事也就翻篇了,亲儿子,还能怎么地。
一旁,顾彦郴高深莫测的笑了笑,“瞧,这才是不同。”
打完了跟着给擦屁股的只有亲生骨血,现如今,定康公就藩,太师确实没有横加阻挠,但同样的,湖湘乃至于浙江总督府都不会对其有半分助力,小皇帝的算盘至多打响了一节,剩下的还握在太师手里呢。
马季恍过神来,心头一块大石卸下,他还真是当局者迷,明诚故而重情,但这亲疏远近,也不只是说说而已。
第303章 天道好轮回
定康郡王就藩燕坞对于两江士族来说,喜悲掺半, 一方面, 他们可以顶出一面新旗招摇于世, 缓解湖湘暗中带来的威胁, 但另一方面,定康王两袖空空一身孑然,扶持这样一位苟延残喘被撵出京城的丧家之犬,除非江南六道把剩余那点家底都押上,否则连万分之一成事的可能都没有。
况且,即使被解了太傅之位,顾椿也没有生出另立门庭的心思, 他与瞿罔等人妥协, 不过是想以定康郡王敏感的宗室身份给江南套层护身符, 还有一点就是老首辅揣摩到了少帝的敏感忧思,所以顺水推舟,促成了此事。
但始料不及的是,赵太师会对少帝的擅自妄动全程不发一词, 事后顾椿回味大殿上那师徒俩之间的暗潮汹涌, 脊背后惊出了一茬茬的冷汗。
少帝眼下把定康王外放到两江,是为了掣肘外戚与皇太弟对君权的威胁,一旦将来圣上亲政,那定康王这颗棋子还有何用处,换句话说,助纣为虐的江南六道是不是要杀之而后快?
皇太弟就更不用提了, 那位骨子里就浸着对内阁的仇恨,邵文熙堂堂礼部掌舵,差点被人活埋在御花园,这里面是谁的手笔,他们这些老家伙哪一个不清楚。
顾椿面目沧桑,深夜中裹于锦被下老泪纵横,悔恨自己当初不该听信瞿贼之骗接下了这千斤巨担,如今,江南千秋基业眼看就要一朝断送,他却无计可施。赵明诚的刀早在沈炳文离朝之时就已经磨好了,这些年就在等一个由头动手,而这个把柄却是他顾相褚亲手递出去的。
定康王的离去显得那么仓惶而又侥幸,东宁王府的内眷都被扣留京中为质,七十高龄的太王妃手脚利落的勒死了定康王的嫡庶母,一人守着四个失怙的玄孙女等候西宫发落。
孟氏恨不得把这老不死的扒皮抽筋,可偏偏还得留下其一条老命来堵住悠悠众口。太王妃杀人的借口是恶女不祥,克死了老东宁王父子三代,故而清理门户,虽说此举触犯了刑法,可太王妃是婆母长辈,她因情理缘故弄死两个没有品级的孙媳妇,西宫除了下旨申饬还真不能拿她怎么样。
再者,东宁王府接二连三的残局已经引发了民间的议论,此次祸事一出,许多人都顺手把帽子往孟氏头上扣,就连文昌郡公都怀疑是不是其长姐气糊涂了,故意泄愤。
这种情况下如若皇帝发落了东宁太王妃,不仅不会让人觉得这是秉公执法,反而会坐实西宫杀人灭口的行径,让定康公在士林中的形象更加楚楚可怜。
眼看京中的舆论即将失控,太师府仍无动静,政和帝心急如焚。他晓得自己算计亚父有错在先,可他未料到亚父会如此惩戒他。从上次朝会算起,亚父已七日未曾进宫,休寝皆在都察院,刑部两位侍郎进出频繁,翰林院已承受不住亚父给予的压力,开始纂修《会典》。
新法改革非一日之功,政和帝曾在太师的引领下窥见一角,其中的瑰珀宏伟至今仍不敢忘。
那是将整个大朔版图纳入其中,福泽苍生,功盖社稷的不世伟业,同时也肯定是一场极其凶险的攻坚战,亚父本该等他亲政,靖平江南世家之患后再开启这项计划,如今突然提前,也就意味着至少十年内,亚父不会把权柄授予他手。
政和帝一边安慰自己,十年之后他尚不过弱冠之年,才是年富力强的好时候,届时从亚父手里接过一个干干净净、欣欣向荣的王朝岂非美事,但与此同时,那些被压制在角落里的阴暗想法开始蠢蠢欲动,亚父如果成就大业,会指定他成为继承人吗,还是说亚父心里最嘱意的仍是亲生儿子,要不然,为什么凤举可以在前朝走动,肆无忌惮的招揽人心,而他却只能困守重辉殿,费尽心机,小心翼翼地往外试探。
少帝遭遇的不公正待遇让心底的阴私无法抑制的滋生,随着太师府的子嗣一个个降世,少帝心里便愈发惶恐,他时常怀疑幼时亚父给予的温情都是错觉,因为,相较于凤举、长鸣、鹤啟兄弟几人,他与亚父之间的关系显得那样薄弱。
甚至,他还不如皇后,可以依仗舅甥关系正大光明地拿亚父的名讳吓唬元恪,可悲如他,即使只是那声“亚父”,都还要与元恪共享,何谈将来的庙堂之分。
跨年之前,太师终于从都察院出关,面对京中的流言蜚语,太师直接拟旨,将东宁王府的四位姑娘全部抬为郡主,收入宫中教养。
一时间,隐射皇室阴谋的丑闻戛然而止,市井转变口风,开始羡慕起这几位飞上枝头变凤凰的郡主娘娘来。孰不知,藩王之女进爵入宫,将来必是劳军和亲之用,而就如今东宁王府的立场,这四位郡主最后不是流落到北疆外蒙,就是抚恤西境番邦。
东宁太王妃宁死不屈,却因为自己的刚烈葬送了玄孙女的前途,愤懑难消,在府中咯血不止,孟氏遣来太医院顶尖的圣手坐镇,不惜一切代价,非要吊住太王妃的命。
东宁王府如今里里外外皆由国舅府的亲信把守,孟希来也不想为难德高望重的老太妃,但谁叫定康王那个胆小如鼠的废物不咬钩,亲娘死了都没能让其滋生出半点斗志,反而日日在燕坞疯癫作乐,难为江南六道还要死撑着这个扶不起的阿斗。
政和六年元宵,宫中飨宴,太师主持献礼,主动放下身段与少帝言和,政和帝喜不自胜,正举起酒杯准备祝祷辞时,小黄门从殿外连滚带爬的冲进来禀报,东宁王府纵火自焚,老太妃带着十几房女眷丧身火海,尸骨无存。
啪呲,金杯玉盏尽碎大殿,文武百官无不瞠目结舌,西宫娘娘这是非要逼着定康王造反吗?
赵太师真想掰开孟家这姐弟俩的脑壳看看,里面装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他们到底知不知道有一句话叫“谋定而后动”,就算要对付定康王,又何必对老太妃下手,如今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倒把定康王送于不败之地。
老太妃之死不仅把西宫恶毒之名传遍天下,还使得少帝因为政和积累出来的人望败坏殆尽。以前,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将太师的功劳套给圣上,百姓只知明君不见贤臣,但现在,寒门成势,市井乡野对于朝中的实情也不再是一无所知。
太师这些年广施仁政,治河减赋,惩治贪官,任劳任怨的干了这许久,百姓们一时不知,岂会一世不知,就算有心人在民间故意散播中伤太师的谣言,可那愈演愈烈的□□之争也让天下佃户看清了是谁在给他们谋生路,求福祉。
士族没想到事态会往这个方向发展,赵太师执政多年,威慑不是一星半点,想想过去这些年死在他手里的世家,那真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他们敢壮着胆子试探这么一回,也就是仗着法不责众,太师总不能把他们都揪出来挨个削,但现在,太师有了民心加成,再等着他将新法大成,届时他们这些人还能有活路吗?
为了阻扰新法面世,士族不遗余力的攻讦少帝失德,他们是想让太师顾此失彼,双方各退一步。但两江却在这场暴风雨的前哨中窥见了他们的生机,士族躲在背后煽动江南四大书院发出檄文,质疑外戚专权,残害忠良,少帝无能,社稷蒙尘,盛家二世昏聩之主,有何颜面窃据江山!神宗得位不正,少帝杀父取位,毒父病子,不过天道好轮回!
第304章 初见争端
何谓自寻死路,不外乎如江南四大书院那般, 被自家人怂恿做了出头鸟。
这些年轻的士子满心以为江南气势如故, 风骨仍旧, 但残酷的事实却是, 远在中枢的顾首辅因他们的莽撞之举获罪宫闱,惊吓之下重病垂危。就连科举舞弊案中唯一愿意为他们洗刷冤屈的总督府也在这道檄文流出两江之际就撇弃了这群意气用事,不知死活的酸腐文生。
赵怀珏当机立断,重军包围四大书院,将涉事的所有士子下狱羁押,不惜严刑拷打,也要揪出背后那阴谋鬼祟之人。
江南六道动手之前就预料到朝廷不会善罢甘休, 四大书院里面囊括了不少自家子侄, 他们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宁愿破釜沉舟也不会让湖湘那帮杂碎抓到首辅党的把柄。
但其余二百六十余道大小士族却不愿被江南借势,他们与赵太师博弈,求的无非是一世安稳富贵,门阀根基不灭, 两江那些人却不然, 他们惯以争权夺利为喜好,即使党争连番失利,仍死守着内阁三张席位,这首辅从申士燮传到顾椿,不过是两江左手换右手,戏耍天下仕子的把戏而已。
孝宗之前关内士族实力何等雄厚, 孟家辉煌之时,压得沈苏六姓唯唯诺诺,若非孟璋离奇“身故”,江南不会蹿得那么猛,四十年过去了,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江南的骄纵与目中无人日渐滋长,眼下他们竟厚颜无耻到越俎代庖,在士族存亡的紧要关头狠狠阴了所有人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