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基建_分卷阅读_112
作者:星陨落      更新:2020-11-09 20:28      字数:4142
  “陛下种的树,很朴实啊。”代左相笑着道。
  “可不是,都是吃的,都还季节不同,到时候这个没果,下一个就结了。”
  “这就是农家嫁接出来的那些果树吧,没想到能生长的这么好。”
  嫁接果树已经证明了嫁接术的厉害之处,现在文武百官们最期待的就是杂交粮种的诞生。
  北方的小麦,南方的大米。一旦这两样能成,那他们大秦今后将再也不缺粮草。
  “诸位尝尝这些柑果,是闽南那块的特产,我们正想着如何嫁接能够在北方生长。”农家人为正在干活的众人送来清甜可口的芦柑。
  至于现在是不是芦柑生长的时节,自从有了玻璃大棚,农家人已经各种反季节了,百官们也见怪不怪。
  芦柑个头长得像橘子和橙子,皮薄肉厚,比橙子好剥,味道比橘子汁水更甜,一吃就让人上瘾,几个官员手上不停歇,快速剥开芦柑皮,连连几个芦柑下肚。
  “好甜,跟甘蔗的甜度差不多。”
  “甘蔗经过培育,它的甜度还能再往上走,不仅如此,经过我们验证,这次从西域带回来的葡萄也非常适宜制糖,葡萄的生长和甘蔗不同,可以通过扦插的方式迅速培育出来。”农家人道,他们相信葡萄的种植量很快就能赶上甘蔗,如此一来,他们大秦的制糖方式就多了。
  “对了,听说你们上次发现了一种比芝麻出油率还要高的植物,叫什么?”
  “是油菜籽,油菜花结出来的种子,出油率在四成左右,比芝麻还要高。”农家人笑着说道。
  他们把从动物体内得到的油称为荤油,从植物体内萃取到的油称为素油。
  两种油味道各有千秋,不过总得来说,植物油暂且还只在朝堂之上,贵族层次普及,底层的百姓们现在用的还是荤油。
  不过素油在民间的推广也快了,只要把芝麻和油菜花在民间大面积的种植,素油用不了几年时间就会进入到千家万户的百姓家中。
  与此同时,大秦去年前往西域的第二支队伍和第三支队伍经过一整个冬天在西域的休养生息,交易过后,一同结伴踏上了归程。
  和中原寒冷的冬季不同,西域哪怕是冬天,气候也非常的适宜,根本就用不着穿棉衣,只需要注意防护好风沙就行。
  这次归来,这两支队伍还带上了几位与众不同的客人们。
  听说他们是从更为遥远的地方过来这边,让听了他们来历的大秦外贸队伍敬佩不已。
  而这些客人们也对大秦外贸队伍中的大秦国非常的感兴趣,在他们那里也有一个强大而兴盛的国家,要不是彼此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恐怕早就已经进行国际接轨。
  这次他们一路苦行至这里,就是想看看别的地方有没有规模庞大的人口,他们想要进行传教。
  2650万人口,这是大秦外贸队伍从那些人口中得知的那个帝国人口数量。
  他们大秦之前的人口数量为2000多万,这两年经过增长,会只多不少,看上去数量和另一个国家差不多。
  更何况,他们相信真的要打起来,谁也不会是他们大秦的对手。
  这种自信不仅依托于霹雳雷火,还倚靠着大秦的众将士。
  按理来说,随着霹雳雷火的威力,朝中应该缩减边关将士的数量才对,可是没有,霹雳雷火的出现除了让大秦将士们多出了一个攻击手段外,其余的依旧照旧。
  军饷照发,训练也不曾停歇下来。
  这种状态,就像是在随时积极备战一般,对大秦的百姓们再清楚不过。
  除了已经被他们打怕了的匈奴,谁还是他们大秦能够备战的对手?
  现在突然出现了一个2650万人口的帝国,可不就让大秦的士兵们留意起来了么。
  除了这些客人,两支队伍还带回来了不少奴隶,全身粗糙而又黝黑,跟随在车队的后面走着。
  脚下沙砾磨损着他们皮糙肉厚的脚掌,他们眼神麻木而认命的跟随着这批新主人去往新的家园。
  就在这时,队伍中突然稍微躁动,有人骑快马于队伍前方返回。
  “怎么了?难道是匈奴人又攻打过来了?”队伍中的众人神色凝重问道。
  “不是,只是在前方发现了一个草原人的尸体。”
  至于是不是匈奴部落的,他们并不确定。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他们还特地搜寻了一番,结果什么都没发现。
  “马上就到草原了,出现一两个尸体应该只是偶然吧。”领队的人皱眉道,明明什么都没有,可是他们就是觉得自己有什么线索错过了。
  至于尸体,他们怎么可能会花费时间去安置。
  就在大秦两支庞大的商队走过,很快的,草原上的豺狼和秃鹫就盯上了这块美味可口的肥肉。
  这个人刚死不久,身上还新鲜热乎的。
  就在它们成包围趋势准备享用这顿美餐之际,后方突然传来阵阵马蹄声,秃鹫们被惊的四散飞起,豺狼们口中呜咽几声,在庞大的铁骑声中退让而去。
  “找到了,我们草原部落的勇士们。”前来的匈奴众人欣喜道。
  翻身下马,匈奴人毫不客气的用斩马刀剖开死去之人的胸膛,而后从他的身体里找到一张水火不浸的纸张来。
  那个匈奴人连忙把这张带有大秦霹雳雷火的配方给收好,而后把那名死去的草原间谍尸体给带回去安葬。
  遥远的北方边关,隐者突然睁开眼睛道,“鱼儿已经上钩了。”
  就让他们看看,一张霹雳雷火配方能在匈奴人之间掀起多大的风浪吧。
  经过去年丰收,不管是玉米、红薯、土豆,还是甘蔗、棉花、芝麻,今年的粮种都积攒的非常充足,很快的,以去年那批粮食留种为主,这些植物很快就被大秦各个郡县给申请种植。
  就在这时,大秦南方去年种植的冬小麦迎来了收获。
  虽然因为第一次耕种没有经验而导致冬小麦的收成有些稀拉,可是它却真正的挺过了寒冷,让南方的百姓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收获。
  等冬小麦收获以后,上交了八成粮税,百姓们手中也留下了一些麦子。
  虽然只是几捧的数量,却让他们眼前看到了大秦衣食无忧的未来。
  咸阳,朝堂之上,这天左相身着一身正装上朝。
  其余官员纷纷讶然的看着左相,然后道,“左相,您这是要回归朝堂的节奏啊。”
  “数年不见,甚是想念啊。”
  真要说起来左相在朝中大事时从未缺过席,可是平常众人却没在朝堂之上见过左相。
  身为历经数朝的元老,可想左相在朝中的影响力,刚开始的众人还很不适应,现在大秦发展日新月异,刚习惯少了左相的朝堂,左相突然宣布自己的回归。
  “左相回归朝堂,这岂不是说左相之前负责的那些东西已经全都办完了?”
  “肯定的啊,要不然左相怎么可能放下那些事情在平时上朝来。”文武百官们道,对左相的行事风格很是了解。
  “事情都忙完了么?”赵燕歌看到左相上朝,温声问道。
  “回陛下,臣和稷下学宫幸不辱命,已经完成了陛下交代的任务。”左相温和的笑道,把自己和稷下学宫众人的劳动成果呈给赵燕歌看。
  赵燕歌看了以后就递给右相,而后按照职位一个个的传阅翻看。
  左相负责的有好几件事,一:给大秦目前为止的书籍断句,除了某些先贤、晦涩难懂的书籍外,其余的书籍也需要进行断句,只是花费的精力没有某些书籍大。
  现在大秦已经推广了断句一事,标点符号什么也被天下文人慢慢接受,可以预见,以后就不需要再花费精力去整理书籍断句一事了。
  二:给大秦目前的字体都标上拼音。
  从仓颉造字,皇帝时期到现在的秦朝,时间跨越度足有两千数百年的时间。
  最开始上古甲骨文,商时的金文,再到大篆、小篆,秦朝现在的隶书,还需要把大秦现用的字体一一追本溯源,然后还要统计各地说话的口音,把那些字体给标注上一个标准的发音,向大秦官方语言牢笼。
  可以说这是一个历时很久的大工程,左相最开始接下来的时候已经做好了所有心理准备。
  “还是陛下有先见之明,建设了我大秦的稷下学宫,聚天下文人于其中,要不然臣也不会那么快的就完成这件事情。”左相不由唏嘘道。
  “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人多了,进展也就快了。”就像工程,就像这次书籍断句注音。
  断句注音比建设工程要复杂的多,更别说还是文人,这其中肯定少不了磨合和摩擦,意见相左等事情,可稷下学宫依旧还是完成了这个任务,只用了两年的时间。
  其中稷下学宫内的老师们贡献最大,那些学子们的贡献同样也不少。
  “稷下学宫有没有什么想要的?他们这次可是大秦的功臣,得好好的奖赏才行。”赵燕歌心情开怀道。
  “陛下说的没错,这次稷下学宫的确有功于社稷,有要求朝廷会尽量满足他们的。”回过神来的文武百官们道。
  “要说要求的话,的确有一个,那就让我过来问问陛下,什么时候可以开办天下学堂?他们都已经迫不及待了。”左相笑着道。
  不仅是老师,学子们也想尽快的把文化推广到大秦的各个角落,把大秦的文气给带起来。
  “好吧,既然那么迫不及待的想要干活,到时候可别喊累啊。”赵燕歌道。
  “陛下,不会的,而且就算苦,想必大家也会甘之如饴的。”左相道。
  “首先,我们先给天下百姓们做一个基本扫盲。左相,基础文字拼音已经整理出来了么?”赵燕歌问道。
  “回陛下,已经整理出来了,随时都可以大批量的印发。”左相道。
  “还有,算学家们那边也早就准备好了。”
  赵燕歌点点头,“我这就给稷下学宫批准一批建设学堂的经费,天下学堂的位置等他们选好以后报上来就开始建设。”
  “在此期间,把基础《语文》、《数学》大批量的印成册,然后交由府衙们扫盲。”
  普通已经成人的百姓们普及这些就足够用了。
  基础算学让他们日常买卖变得更加简单快速,基础语文主要是让他们学会拼音,和认识生活中最基础的字体,毕竟现在民报上的字体上面就印着拼音注释。
  只要学会了拼音,以后时间长了,百姓们自己就能看、读报纸。
  最重要的是,你给百姓们科普多了,让他们多学点文化,百姓们也不一定能学的进去,还不如给他们来一个速成班,让他们尽快“毕业”。
  至于天下学堂建造起来以后,里面收的自然都是孩子,从小就给他们教导知识。
  除此之外,天下学堂还分了层次,比如村级学堂、镇级学堂、县级学堂、郡级学堂,其中,大秦稷下学宫是最高学府,未来将会是天下文人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圣地。
  收到这个消息的稷下学宫众人简直高兴坏了,“我们这么快就能建设天下学堂了么?”
  这才多久啊,他们心中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咳咳,好了,接下来学宫给你们分配任务,你们各自选择一个方向去考察学堂的位置,然后给学宫带回来。”稷下学宫的老师们道。
  第132章
  稷下学宫的学子们轰然响应,“终于能再次远游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虽然民报的出现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天下事,可是亲身去切实的了解那些事宜一直都让稷下学宫的学子们所向往。
  考察学堂不得多在外面待上一段时间么,尤其是他们大秦修建的大马路,他们早就想体验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