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不能逾越
作者:
实在闲得疼 更新:2021-05-21 04:08 字数:2242
成胜利擅长运输业务,这段时间联运公司的运力倍增,联运船厂生产的运输船供不应求,订货单的交付日期已经排到了半年后。
太多单位找他开后门,目的很简单,争取提前几个月拿到船,人人都会算账,早一个月拿到船就能够多做一个月生意,少说能够赚两三千块纯利润。
由此可见成胜利搞活了联运公司,办好了联运船厂,于公于私都有大好处,也能够想象得出,黄道武这个副厂长肯定也得了不少孝敬。
三水县的经济发展起来了,有胆大的凑份子合伙买船干个体运输,成胜利如果买条船自己干,还真就能够赚得更多。
如果放到一年前,只是个车队队长的成胜利真有可能去干个体户,但是现在的他只是说说而已,个体户仅仅是有钱罢了。
如今的成胜利是联运公司说一不二的老大,有权有势也有不菲的收入,还有升官的空间,能够投资宾馆获得分红,他更加不会考虑自己单干。
钱国栋道:“殊途同归这个词用得好,我们为了国家为了三水县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养家糊口,在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取得对得起自己付出的劳动报酬有错吗?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更加不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党员干部。”
“额!话糙理不糙啊!”黄瀚瞪大眼睛瞧着钱国栋,心里嘀咕,黄道舟、秦昆仑、成胜利、宋春华都不危险,钱国栋有可能是个危险分子。
他现在就有了这些想法,到了毁三观一切向钱看笑贫不笑娼的九十年代,他会不会变成一个大贪官。
不行,一定要影响他,如果发现影响不了他,又无法控制他,就得及时疏远他,免得他翻船了淹死一船人。
现在就时常劝告他适可而止莫要贪婪很有必要,他是不是听得进去是他的事,给朋友忠告,争取让他不跑偏是义务,是责任感。
黄瀚道:“秦叔叔、钱叔叔的话都很有道理,反正我和爸爸、妈妈永远都不会做违法的事。
不管当多大的官,都不会进行权钱交易,永远不贪污腐败。
现在我们几家不仅仅是好朋友也是合作伙伴,我建议以后互相监督,发现谁收礼收得太多了要及时批评指正,免得好朋友滑入犯罪道路!”
钱国栋听到黄瀚这么说脸有点红,他过了个肥年,年底收到职工、干部、外协单位孝敬的香烟、好酒、年货等等价值恐怕不低于两千块。
成胜利也有点不自在,春风得意的他大权在握,收礼也是收到手软,因为联运公司路子更加野,还跟不少个体户打交道,他恐怕比钱国栋还要实惠很多。
黄瀚见有人神色不自如,笑了,道:“记住了,收礼收些香烟、好酒、火腿、豆油等等都不算啥,万万不能拿人家的现钱,更加不能收家用电器。
这就是底线,万万不能逾越。只要守住底线,整风反腐倡廉之时,才能从容面对。”
黄瀚经历过太多,亲眼瞧见不少官员轰然落马,瞧见不少发了财的农民又还回去了。
有一位官员忽然间被检察院传讯,问题不太大,检察院掌握了他受贿一台电冰箱是事实。
这台电冰箱在九十年代末价值超过两千元,足以立案,坐实就可以判刑。
然问题大了,掌握了证据的检察院办案人员成竹在胸,审讯时采取了不少方法。
最后实在搞笑,这位贪官交代了近百万贪污受贿的事实,就是没提到这台电冰箱。
后来这个段子成为三水县酒桌上最搞笑的,也足以证明家用电器真的不要,最容易落人口实。
黄道舟当官后真做到了廉洁奉公,那是因为家里有钱,没有必要为了点香烟好酒坏了名声,损了自己的威信。
但是他理解收礼过年的干部,他道:“我们合作投资的“事竟成宾馆”属于一次性投入,以后年年会有分红。
拿这钱肯定比拿下面的孝敬心安,人家给的孝敬多了,要办的事也就不会小,这种事做多了真的容易出事。”
钱国栋点头道:“道舟哥说得对,每年有了分红,家里肯定富足,当然要更加注意影响,让人为难的礼物,容易违纪的礼物肯定都不能要!”
高薪养廉确实大有必要,如钱国栋这样的干部,有能力有魄力,能够给国家创造可观的利税。
可是他如果仅仅拿明面上的工资奖金,付出跟收入简直是九牛一毛。
现在发横财的人还不算多,到了小学都没读完的农民都能发大财,都能在县长面前得瑟时。
钱国栋这样的干部就有极可能迷失,领导干部也奔着钱去,后果很严重,如何才能防范于未然?让他们心理平衡?
唯有增加收入,完善法规,严格监督。
后者黄瀚做不到,但是能够做到增加钱国栋等等的个人收入。
秦昆仑决定参股后对宋春华的触动很大,她的积极性空前,一上班就开始起草各种报告,找熟人、跑手续。
沈晓蓉第二天下了早读课跑来告诉黄瀚,她爸爸支持所有人投资创业,其中包括黄瀚家,期待黄瀚家再次成功。
有这话足够了,说明沈建华知道了这件事,手续到了他那里肯定立马批示。
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此时的土地使用权不是商品,没法公平买卖,更加不存在拍卖。
地方上批准某单位建设,不可能给现成的地皮,而是给了同意征用土地的手续。
其实到了最后,各单位和个人、集体实际使用中或者占有的土地都是得到承认的,谁要拿去开发都得给予补偿。
三水镇、县里原则上同意建设“事竟成宾馆”,领导们开会研究后,给了批文。
宋春华拿地的谈判进行得很顺利,不仅仅是因为上一次拿地积累了经验,还因为她手里的条件更加优越,关系网更加硬。
这时没有拆迁法,国家的大拆大建还没开始呢。
其实在初期,普通群众都是期盼拆迁、期盼住上楼房的,为此独门独院连小院七八十平方米的房子加地皮换四五十平方米的楼房都愿意,都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