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节
作者:云霓      更新:2021-05-24 10:37      字数:4559
  “我看未必,”季嫣然笑道,“三爷收了她们在屋子里,想方设法让她们与李家一条心,这些事也就迎刃而解。”
  李雍微微蹙起眉头:“这样也行。”
  “自然了,”季嫣然忍不住想要嬉笑他一阵,“女子都心软的很,尤其是对夫郎。”
  “有些人心硬如铁,”李雍看着季嫣然挑了挑眉,“与我同床共枕那么久,依旧天天想着要和离,现在更是要将我推出去,你说我能不能上这个当?”
  这不是在说她吗?
  “三爷这么一说,我倒真真做得不对。”季嫣然叹口气。
  李雍道:“知道错就好。”
  “三爷站远点,”季嫣然撸起了袖子,“我要改过自新了。”
  两个宫人正要屏气凝神地听听屋子里的动静,忽然传出女子的尖叫,紧接着就是碎瓷的声响:“你跟我说永远不会纳妾,现在就说。”
  “你发誓,不……给我写文书,呜呜呜,别忘了是谁将你从大牢里救出来的。”
  院子里的鸟儿都被惊的飞起来。
  两个宫人面面相觑,脸上不约而同露出几分难色,看来这位三奶奶真的是为泼妇,她们日后在这里行走,恐怕不会容易。
  ……
  李约看着忙乱的李家下人。
  下人低声议论:“三奶奶当时就撂了脸子,三爷立即追过去哄,没想到三爷那样的脾气,到了三奶奶手里就变成了面团,任由三奶奶揉捏。”
  杜虞向李约脸上看去,之间李约神情平静,如同月光下的湖面,不起半点的波澜,那双墨黑的眼睛让人看不出任何情绪。
  李约道:“那两个人恐怕不是惠妃送来的,让人去查查也好早有些准备。”
  杜虞应了一声,准备转身出去,却有忍不住开口道:“主子,我觉得冉大小姐说的也有道理,您何必……这样护着他们,跟在他们身后……”
  第一百九十四章 接近
  仿佛是因为阳光太盛,李约眯了眯眼睛,然后微微一笑:“我没有护着她,我只是在做我应该做的事。”
  杜虞愕然,他没想到主子这次下定了决心,但是他心中燃起一簇火苗来,只要主子能高兴,他什么都愿意去做,即便是皇帝的女人抢来也就是了。
  显然主子不是这样想的。
  ……
  惠妃宫外。
  江瑾瑜已经连续三天被罚站在太阳底下,即便是这样她也没能见惠妃娘娘一面。
  江家兄弟被杀之后,江家害李家的案子被揭出,江澹等人贩卖假番药的证据确凿,惠妃听了之后勃然大怒,写家书训斥江庸,又将江瑾瑜召进宫来,在众目睽睽之下,让教引嬷嬷教她规矩礼仪。
  江瑾瑜此时此刻才发现,在族中受教是多么的轻松,虽说被关在院子里,却依旧让吓人小心翼翼地侍奉着她,现在却不一样,不但身边人不能上前,教引嬷嬷不顾任何的情面,只要她稍稍动一动立即就会训斥,站几个时辰下来,她浑身上下无不疼痛,恨不得立即就躺在床上。
  不知道这种惩罚还要多久,惠妃娘娘平日里对她多加照顾,这次怎么会如此的狠心。
  “大小姐,”教引嬷嬷又看过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点都受不住,将来您又能怎么样?惠妃娘娘都是为了您。”
  恐怕不是吧,姑母这么做只怕为了自保,江瑾瑜咬住了嘴唇,如果父亲、母亲在世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她这般受苦,想到这里她鼻子发酸,可是很快就会戾气所代替,这些事她都要记在心中,等有了机会加倍偿还。
  江瑾瑜攥住帕子:“我……有事想要当面向姑母禀告。”
  教引嬷嬷冷冷地拒绝:“惠妃娘娘说了,只要您一日学不好规矩就不会见您。”
  为什么,季氏做了那么多错事却没有人去惩罚。
  她可是贵女,那些关于她的说法充其量就是流言蜚语罢了,只要姑母肯帮她打点,不管是皇上还是晋王都会给姑母颜面。
  江瑾瑜身体稍稍松懈了一些,一根细长的棍子立即抽在了她的小腿上,她忍不住喊叫一声,眼泪终于落了下来。
  她本来很快就是晋王妃,应该在家中被下人围前围后的侍奉,宫中、族里开始赏赐不断,可如今她却落得这样的结果。
  “姑母,那季氏处心积虑接近我,就是想要害我,我是被她陷害的啊。”
  声音传到了大殿里。
  惠妃正在画眼前的山水,仿佛任何事都影响不了她如今的心境。
  女官在一旁禀告:“两个人一直跟着季氏,看起来很难能近李雍的身,那季氏比永昌侯夫人还要厉害,之前提起妒妇大家都会议论永昌侯夫人,现在看来已经被季氏替下了。”
  永昌侯是皇上信任的勋贵,先皇时因为在安西四镇打了败仗丢了爵,皇上继位之后不仅重新启用了永昌侯长子还将爵位还给了王家,王家一直感恩戴德,永昌侯不仅带兵频繁往返边疆重镇,还主持赈灾操办军资,是武朝最忙的勋贵。
  皇上对永昌侯的赏赐也不少,最有名的就是田氏姐妹,田氏姐妹进了永昌侯府之后,永昌侯夫人醋性大发,就在永昌侯府因此谢恩宴客的时候,给宾客上了一桌的冷菜冷饭,还让乐妓唱了几首凄婉的曲子,永昌侯勃然大怒奔到内院与夫人理论,结果那位夫人刚烈,一把抓在永昌侯的脸上。
  永昌侯借着酒力要休妻,休书写好之后,那位夫人拿着文书一去不回头。永昌侯酒醒之后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夫人重新请回去,田氏姐妹也被安排去了庄子上,到现在只是空有妾室的名分罢了。
  惠妃将笔放下,抬起头:“本宫记得这些年江南水患永昌侯去赈灾多次,那季氏是想要投其所好接近永昌侯吧。”
  女官眼睛一亮,立即明白过来:“还是娘娘心里通透,奴婢还没有想到,”说着顿了顿,“要不要提醒永昌侯夫人一声,别着了那季氏的道。”
  季氏算计了瑾瑜也就罢了,永昌侯夫人应该不会轻易上当。季氏和李家、冉家、顾家那些闹剧大家都已经看过了,摸清楚他们的路数谁也不会再上当,不仅不会上当,还会让她自食恶果。
  惠妃道:“告诉永昌侯夫人,季氏是为了季承恩去的。其他的什么都不用说,永昌侯夫人会明白的。”
  女官应了一声:“娘娘,明天还要大小姐过来吗?”
  惠妃不动声色:“本宫说过,要让她一直受教,直到她懂得礼数为止。”
  ……
  永昌侯府。
  京中的武将都来府中做客,自然也少不了李三奶奶,李雍如今颇得皇上看重,就算再不情愿也要做足面子。
  永昌侯夫人知道季氏肯定会来,为了季承恩的案子季氏也要想方设法靠近她。她最讨厌这种表里不一的人,真觉得自己父亲冤屈,就去衙门击鼓鸣冤,这样拐弯抹角地靠近她,真当所有人都是傻子吗?
  “李三奶奶来了,”女眷们小声议论,“她身边的是那两个宫人吧?怪不得要醋,这两个人长得真是不错,一个比她小,一个比她大,又都有礼数……”
  永昌侯夫人抿着茶,本不想将这些话放在心上,看到了那年轻貌美的宫人,不禁还是受了触动。
  季嫣然向永昌侯夫人见了礼,然后找到椅子坐下来吩咐宫人:“剥栗子吧。”
  宫人不敢怠慢,立即动起了手。
  见到此情此景所有人又啧啧称奇。
  旁边的夫人忍不住道:“李三奶奶这么爱吃栗子。”
  “没有,”季嫣然满脸笑容,“这是为了教她们医术,想要学医术必然要手指灵活。”
  明明是变着法的折腾宫人,却被她说的这样理所当然,永昌侯夫人看着李三奶奶趾高气昂地坐在那里,就觉得好笑,为了能够接近她,李三奶奶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她不禁想知道李三奶奶到底要怎么说服她帮忙颠倒黑白救出季承恩呢?
  第一百九十五章 想得美
  永昌侯夫人思量片刻,开口问道:“李三奶奶在太原府真的差点就入葬了?”
  季嫣然点点头。
  永昌侯夫人叹息:“那也真是……你大难不死,李三爷如今又已经入仕,后面的好日子还长着呢,应该好好珍惜,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福气。”
  永昌侯夫人刚将话说完,季嫣然也抬起眼睛来:“夫人说的对,人死过一次才知道,要活得痛快。”
  那两个宫人始终站在她旁边,不停地向她随身带着的荷包里剥栗子和核桃,这样看起来还真有些威风。
  她就不怕得罪了惠妃娘娘,惹得夫家不高兴被李三爷厌弃吗?
  永昌侯夫人端起茶来喝,女人嫁了人之后相夫教子就是本分,正要涉及利益就要思量思量在夫家的分量。
  李三奶奶可是被厌弃了三年,这样的日子她还能挥霍几天。
  “要去哪里?”季嫣然的声音传来。
  众人看过去,只见刚刚禀告想要离开的宫人立即红着脸赔礼道:“去净房。”
  季嫣然看向永昌侯夫人:“劳烦夫人让人引路。”
  女眷们不禁偷偷地笑,李三奶奶牢牢地看着这两个人,不给她们任何的机会,即便去净房也要有人跟随,这样妒忌一定会落下把柄,将来夫家要和离,她也无话可说。
  宴席过后,大家都去了花园里,永昌侯夫人刻意落在后面,果然才走到抄手走廊就遇见了季嫣然。
  永昌侯夫人一副明了的神情,将季嫣然让到旁边吃茶:“李三奶奶今天过来是有事想要找我们家侯爷的吧?你父亲的案子我家侯爷的确曾去查看过,死伤百姓无数,稻田尽毁,当年又起了瘟疫,我跟随侯爷去赈灾,百姓们真是苦不堪言,这桩事李三奶奶不用再提了。”
  季嫣然笑道:“我不是来找侯爷的,是来找夫人的。”
  永昌侯夫人有些惊讶,不过立即她就恢复如常:“你是想要让我说服侯爷?”
  季嫣然摇头:“都说夫人能做妒妇是因为持家有道,夫人嫁到永昌侯府时,侯府早已经内中干竭,这两年侯府能这样有声有色,离不开夫人的功劳,所以夫人拿着休书回到娘家,侯爷还要千方百计将您请回来。
  一个女人要有本事才能掌控自己的日子。”
  这倒是说到了永昌侯夫人心上。
  永昌侯夫人抿了一口茶:“你想求我做什么?”
  季嫣然道:“夫人在南方置办了几处庄子,这些年比京畿附近的庄子收成还要好,去年我也在南方买了些许的田亩,不知会不会种出好粮食来,夫人家中善农事的人不少,能不能过去指点指点。”
  武朝一直都是北方产粮多于南方,北方的郡县负担大多数军队的粮饷,季承恩却突然提出什么南方“鱼米之乡”,将来说不得要效仿“永嘉南渡”,季承恩从前是跟随常宁公主,常宁公主薨逝之后,他就自请去往苏州,三天两头上奏折要在江南开治水塘,请求朝廷疏通运河,终于奏折批下来,苏州果然粮产增多,林家和冉家为季承恩请功,在江南东道及西道效仿季承恩的法子种粮,谁知道第二年季承恩所建的水塘及立斗门也在雨季崩塌,伤了几百户百姓。
  现在季嫣然又提起江南种粮之事,季家怎么就盯上江南了。
  永昌侯夫人道:“为什么你们季家都觉得江南产粮会多。”
  季嫣然并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能先人一步在江南治水塘,不过为了父亲的案子,她查看了地方志,南方的粮田在逐渐增多,相反的北方战事不停,再加上每年都有灾害,在籍人口逐渐减少,耕田已有荒芜,就像永昌侯府这样眼光好的人家,在南方开始置地,可见父亲的决策是对的。
  而且身为一个现代人,当然清楚长江中下游可以收两季稻,春末夏初的梅雨对早稻生长非常有利。她是早就看到了结果的人,不可能去质疑。
  季嫣然将一本地方志放在了永昌侯夫人面前。
  永昌侯夫人当然知道这里面都写了些什么,因为她也总会拿起来看。
  永昌侯夫人抬起眼睛:“我可以写封信让老家人去你的庄子上看看,你也不要抱任何期望,我恐怕帮不上什么忙。”
  季嫣然站起身:“那就谢谢夫人了。”
  说完话,季嫣然向容妈妈看去:“那两个宫人哪里去了?”
  容妈妈低声道:“去净房还没出来。”
  季嫣然皱起眉头:“这是吃坏了什么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