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改革二(食品风波1)
作者:
新海月1 更新:2021-05-27 22:13 字数:2172
终于签约了,谢谢大家的支持!!
“不过大公阁下,阻力太大了,我们很难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政府会很被动。”康斯坦丁有些犹豫的说
斐迪南点了点头,表示了认可,又开口问:“那么,把计划拆分一下呢?比如先找一个行业,作为切入点。”
康斯坦丁一惊,说:“如果只是一个行业,那么我们要面临的阻力要小得多,不过~~”
斐迪南打断了康斯坦丁后面的话:“没有那么多“不过”!你们政府可以先找一个行业去查,找出问题来,搜集足够多的证据,然后舆论造势,再进行改革!”
康斯坦丁若有所思,过了片刻功夫后说:“大公阁下英明!”
斐迪南很受用,虽然这个马屁很憋足。笑了笑说:“别拍马屁,这个不适合你!对了,你接下来有得忙了。改革归改革,但是《五年计划》不能受到影响,政府的责任重大啊!”
“放心吧,大公阁下,我们内政部会做好的!”康斯坦丁保证道
……
出了索非亚王宫,康斯坦丁就头疼了,别看他刚才答应的爽快;实际上他更本就没有多少头绪。
《五年计划》牵制政府大半的精力,康斯坦丁内心里是反对现在进行改革的,实在是忙不过来。
同时他也认同斐迪南改革的理由,现在是改革阻力最小的时候。利益集团刚刚被上届政府清理过,元气大伤,活下来都是聪明人。
新的国会选举还没有开起,权利还全部集中在斐迪南手中。政府要是强制进行改革,还是可以推行下去。反弹力度不会很大,毕竟斯塔姆时期的屠刀已经吓坏了资本家,短期内不敢和政府硬顶。
可是从哪里下手,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作为第一个目标,必须要有代表性,要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风是秋后爽,雨是秋后凉,天气凉爽好个秋。大地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让人心旷神怡。
迎着秋风,康斯坦丁不由自主的走到了大街上,不时听见几声叫卖声,满街的货物摊,从街头摆到街尾,摊上五颜六色的货物使人眼花缭乱,就连空气中也弥漫着肚汤、罐肉、奶酪、烤肉、酸奶黄瓜汤……的诱人香味。
康斯坦丁突然灵机一动,还有什么行业比食品行业更好呢?
“食品安全”绝对是个全民关心的话题,打击不法商家,解决食品安全隐患,谁也不能说有问题吧!
看着纷纷扰扰的索非亚,除了康斯坦丁,谁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迎来一场政府的严打呢?
“食品安全”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在19世纪这个资本主义的黄金年代,为了利益最大化,资本家们可谓是肆无忌惮,各种添加剂随意使用。
至于食品安全,只要吃了不是马上出问题,就敢上市销售。什么死牛肉、老鼠肉都是小儿科,大量的汞化物被当作防腐剂用,简直就是在谋杀。
10月15日,保加利亚政府出台了《食品安全管理条例》,责令食品加工企业限期整顿。
资本家们观望了几天,见政府没有继续动作,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于是大家又该干嘛干嘛,都不是傻子,谁会和钱过不去。
当然有一家例外,至少双汇食品集团就在大整顿。有内幕消息的韦礼安,自然知道这次政府是要动真格了。
此前,双汇食品集团同一种产品,就有多种品牌,价格差距悬殊,最低挡的普通货和最高档的贵族专供之间相差了十几倍。
即便如此,贵族专供的商品任然卖得很好,顾客除了爱面子的贵族外,资本家们才是主要消费者。
为什么欧洲贵族都吃自己的庄园产的食品,爆发的资本家们也热衷于购买庄园?他们都不是傻子,主要是大家都知道,市面上销售的食品有问题。
很显然,斐迪南也是合格的资本家,面向大众销售的商品,自然是利益最大化,怎么便宜怎么来;而贵族专供,斐迪南可以拍胸脯的保证,绝对是安全的,没有添加任何化学药品,主要是他自己也在吃。
反正是越便宜,产品质量越没有保障,绝对和国际接了轨,大家都差不多,至于会不会毒死人,就不在斐迪南的考量范围之内了。
现在斐迪南已经是国王了,站在国王的立场上,保加利亚需要增加人口,那么食品安全就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康斯坦丁的打算可以说,和他不谋而合。
至于说整顿食品行业,会不会影响斐迪南的产业,那只能说是杞人忧天。
无论怎么整顿,人总要吃饭吧!市场上的需求不会大幅度降低,技术革新,生产成本上升,最先倒霉的只会是小资本家。
没过几天,保加利亚日报报道了一则新闻。在索非亚的超特五金厂,发生了一起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一共有八十多人因为食物中毒,被送往救仁爱医院抢救。
据新闻上的报道,造成中毒的原因主要是所食用的食品中,加入了大量的汞化物防腐剂。
这种事情其实在当时的保加利亚,乃至整个欧洲,甚至当时的整个世界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不就是一群工人中毒了吗,又不是什么大人物中了毒,有个什么了不起的?
中毒就中毒憋,有个什么了不起的。而且这些人又没有全部都死掉,甚至于一个死掉的都没有。
连人都没有死一个,还被送进了医院抢救,这样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这也能算得上大新闻?
好吧,这种事情,本来的确也算不上新闻。要是放在以前,发生了食物中毒,都是让工人们自生自灭,现在资本家还送把他们进了医院抢救,虽然是被劳动法逼的,这也是很大的进步了。
新闻媒体懒得报道,是因为工人们大多是穷鬼,又不会去购买报纸。但是这一次,情况却是截然不同,保加利亚日报居然在最显著的位置刊登了这则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