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不见天下取头人
作者:迹奇      更新:2021-09-11 01:20      字数:3373
  曾国藩带着八万湘军,沿着长江一路奔向了南京。
  路上果然如同他和幕僚们所预料的那样,太平天国虽然没有放弃那些占领的城池,但也抽出了大量的兵力回援南京城。
  所以他们这大军过境,无人敢挡。
  距离南京越近,曾国藩收到的消息就越多。
  “什么?赵无极刺杀了杨秀清?独闯五万太平天国精锐防守的丹阳郡城,于众人眼前枭首从容离去?”
  “什么?赵无极杀了琦善,占了江北大营,改建制状元军?”
  “什么?赵无极找外商收取厘金,为此还占据了外商的仓库区?”
  “什么?赵无极打败了五千多国联兵,其中还有英、法、美三国?”
  “什么?赵无极又打败了五千多国联兵,这一次更是一个死伤都没有,就俘虏了四千多人?”
  “什么?陛下降旨要杀赵无极,赵无极把钦差大臣僧格林沁给抓了?”
  “什么?赵无极反了?”
  要说曾国藩和一众湘军高层的心情,那真是大起大落啊。
  湘军倾巢出动,想要去跟着赵无极分一杯羹,自然会提前派出信使,毕竟曾国藩自己也不能保证,他和赵无极的些许缘分,真的能够让赵无极愿意分给他功劳。
  而且,湘军能够带给赵无极的资源,赵无极也不一定会放在眼里。
  信使的速度比大军要快了不少,所以曾国藩也得到了赵无极的承诺,这才让湘军的速度加快了许多,真正意义上的达到了全速行军的程度。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世事变换如此无常。
  好好的一个奉命大将军,战无不胜平叛有功,眼看就要位极人臣了,怎么突然就反了呢?
  “终究是还是满人的天下啊。”
  这句来自于幕僚的感慨,让曾国藩回过神来,也真正的明白了朝廷如此对待赵无极的原因。
  不仅仅是因为赵无极惹了西方诸国,毕竟赵无极是打赢了的。
  而且曾国藩之前并未参与过和西方诸国的战斗,仅仅是从他自己的湘军,对比清廷八旗军、绿营的战斗力来看,他也觉得西方诸国虽然很强大,但也不是不可战胜。
  天时地利人和,清廷这边可以说都占全了,却被西方蛮夷欺负到了头上,类似于曾国藩这种有识之士,有抱负心的人,也早就对此非常不满了。
  所以,还是归根结底一句话。
  “赵无极之罪,在于他是汉人。”一个幕僚双眼明亮,语气不同于其他人的沮丧、错愕,而是略微有些激动的说道:“而我们,也都是汉人。”
  这句话又说到了重点。
  赵无极这样的功勋,清廷都敢说杀就杀,而他们这些掌握了兵权的汉人,还没有什么功勋,那清廷又会如何对待?
  好一些的结果就是卸磨杀驴,坏一点的结果,那就是和赵无极一样,功高震主引来杀身之祸。
  相比于赵无极这样的孤家寡人,他们可都是有家有口的,就算是不被灭族,仅仅是抄家之罪,也能够让他们再无翻身之时。
  “朝廷不会找我们的麻烦,特别是赵无极反了之后。”有幕僚懂了刚才那个幕僚的意思,但持不同意见的说道:“太平天国、赵无极,还有肯定已经被惹毛了的西方蛮夷诸国,势必会给朝廷带来极大的压力,而我们有八万大军,又已经距离南京城不远,还可以随时沿着长江北岸去扬州、松江府……大人,朝廷必有封赏,说不得,您就是下一个大将军啊,加封文渊阁大学士、兵部侍郎也不是不可能。”
  大将军,可以说是清廷武将的极致。
  再算上曾国藩原本就是文臣,可想而知在清廷之中地位有多么高了。
  然而刚才语气激动的幕僚,却呵呵冷笑了一声,语气嘲讽的问道:“然后呢?”
  想到他刚才说大家都是汉人,再联想到赵无极的境遇,曾国藩内心突然有了一种他非常陌生的想法和冲动。
  以他忠君爱国之心,前半生从未想过自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但结合时局,也完全不奇怪。
  此时的曾国藩,还不是那个剿灭了太平天国的清廷大功臣,缺乏了这样的经历,也没有彻底决定放权给汉人的清廷,不遗余力的封赏,曾国藩虽然还是曾国藩,但却不是那个曾国藩了。
  不过此时只是产生了这种想法。
  幕僚和湘军高层们继续讨论了起来,最终决定就近安营扎寨,先观望观望再行动。
  等他们这边在距离南京城50里,长江北岸处暂时安顿下来之后,就得到了赵无极率领状元军进驻松江府,而松江府原本想要抵抗守城的清兵,却被一个名为小刀会的江湖组织瓦解的消息。
  这个选择,完全在曾国藩等人的意料之中。
  几万大军不可能一直征战,特别是在刚刚宣布要造反的情况下,必然需要占据一处城市来养活军队,而方圆几百里之内,南京城已经被太平天国占据,最合适的就是松江府了。
  “其实他们去苏州或者杭州更合适。”有幕僚分析道:“松江府虽然人口更多,但直接靠近海岸,无论是朝廷的军舰,还是西方蛮夷的军舰,都能够对松江府进行炮击。”
  “是的,松江府在长江入海口处,无论是朝廷还是西方蛮夷,想要出兵都非常容易。相比之下,如果选择距离海岸更远一些的城池,要更容易防守。”
  “这样看的话,赵无极也难成大事啊,朝廷必然联合西方蛮夷,先把他的松江府给打下来,然后再集中力量解决太平天国,因为相比于已经势大的太平天国,赵无极和他的状元军,也只有一城之地,也只有四万之众。”
  “不止四万可战之力了,说那小刀会纠集了上万人投奔赵无极,赵无极也正在组建小刀军。”
  “小刀会有那么多人?”
  “有的,小刀会的前身是天地会,还有部分白莲教的余孽,要不是赵无极占了松江府又接纳了小刀会的消息还没有传开,又何止上万人来投奔赵无极呢?”
  “唉……可惜了,要是能来我们湘军……”
  曾国藩的人,都不怎么看好赵无极的选择。
  历史上也确实是如此,小刀会虽然占据了松江府,也得到了太平天国的支持,可还是在清廷和列强的联手之下被覆灭。
  相比之下,南京这样的城池要更容易防守。
  可这一次,曾国藩却持不同意见了,问道:“你们说小刀会是天地会的人,那天地会的口号是什么呢?”
  幕僚回答道:“当然是反清复明了。”
  曾国藩又问道:“既然是反清复明,他们又都投靠了赵无极,那赵无极造反的口号,又会是什么呢?”
  幕僚有些不解的回答道:“应该也是反清复明,但这个和他们的战略选择有问题,好像没什么关系啊。”
  曾国藩回想到了当年在京城时,他去找赵无极,又有幸被赵无极带着状元营去打丐帮,深吸了一口气问道:“那么,你们知道燕王朱棣,为何把都城迁移到了京城吗?”
  幕僚们有些恍然的感觉。
  明朝最开始的都城是应天府,也就是南京,燕王朱棣继位之后,就把都城迁移到了顺天府,也就是京城。
  “大人的意思是……”幕僚试探性的说道:“赵无极是想要效仿燕王朱棣?”
  曾国藩点头说道:“不错,朱棣继位的时候,对于明朝最大的威胁是北方的鞑靼和瓦剌,还有北元蒙古势力的南袭,而南部已然平定。可是现在,对我们威胁最大的,却是西方蛮夷诸国。”
  有幕僚不解的问道:“但朝廷和太平天国,才是赵无极目前最大的威胁啊。”
  曾国藩想到了当初亲眼所见,赵无极无双的武功,以及这些日子听到的战无不胜,说道:“或许,在赵无极看来,无论是朝廷还是太平天国,都算不上他的威胁吧。”
  没人相信曾国藩的这句话,因为清廷有上百万军队,太平天国也号称有五十万可战之兵,赵无极就算是再勇武无双,手下状元军再战无不胜,也不可能以五万打败近两百万的军队。
  但很快,他们就相信了曾国藩的话,因为赵无极正式宣告他反了。
  以反清复明为口号建国,国号大明,把松江府更名为东京,作为大明帝国的首都,也是大明帝国目前仅有一座城池。
  扬州虽然还在吴彦的控制之中,但状元军几乎都已经被他带到了东京,可想而知扬州很快就要沦陷了,不是沦陷在清廷的手中,就是沦陷在太平天国的手中。
  而东京原本是宋朝首都汴梁的称谓,东瀛把江户改成东京,则是在1868年9月份,此时他们还没来得及占据这个好名字,以后也不会有这个机会了。
  在正式的檄文之中,赵无极也毫不意外的登基称帝,年号很罕见的只有一个字——武!
  所以现在赵无极的正式称谓前缀是,大明武帝。
  郑师爷等人拟定的檄文,内容其实都是老调重弹,不管谁造反都会说这个,不外乎清廷有多垃圾,赵无极造反是为了全华夏之类的话。
  真正让曾国藩印象深刻的,让全天下印象深刻的,只有三句话。
  “天子当守国门,君王当死于社稷,我赵无极称帝,以武为年号,绝不居于朝堂之上,每战必身先士卒,让这天下知道,何为不败神话。”
  “清廷要杀我赵无极,太平天国要杀我赵无极,蛮夷诸国要杀我赵无极,这天下都要杀我赵无极,众人谓我举世皆敌,却不知我于世间无敌手。”
  “大好头颅今犹在,不见天下取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