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三百四十章朱元璋的想法
作者:只为了吃      更新:2021-10-15 02:17      字数:2151
  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下面跪拜的文武群臣,其中很多人都是全新的面孔。
  朱元璋吸气,表面平静的看着他们,内心中确是翻江倒海。
  昨天晚上,他得到了一个神奇的聊天群,在里面,他得到了历史上对自己的评价,后人对他的评价他很看重。
  这代表着他的一生。
  在里面,他得到了人生最大的欣慰,也认知到了自己很多的错误。
  他对自己的评价就是自信到自大。
  从一开始的自信,到后来的自大,这就是他的认知。
  他做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中有对有错。
  他始终坚信,自己就是天命之子,自己天生就应该承担巨大的责任。
  他特别喜欢一句话,他是皇帝,是那群淮西勋贵心中的信仰,是从底层崛起的上位,是带着老兄弟们崛起的英雄。
  正是如此,他要时刻警惕自己,他不能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千古伟业,他要继续努力,继续奋斗,他要时时刻刻的告诉自己,他是上位,他是圣人,他是淮西老兄弟们心中的神,他是天下万民的君父,他身上承担着的责任比天还要重。
  朱元璋时时刻刻的警醒着自己,这也是李善长告诉他的。
  朱元璋知道,他杀的淮西勋贵,那些人都不恨他,他们只恨自己的无能,在面对繁华后的堕落。
  就像昨天晚上他问蓝玉的话一样,你恨我吗?
  蓝玉没有犹豫的回答,真诚的眼神,都代表着对他不的不恨。
  那一刻他是欣慰的。
  蓝玉以前或许不明白,但是在牢狱里的最后一段时间,蓝玉已经醒悟过来。
  后人有人说他杀功臣,有人替他洗白没有杀功臣,说他杀的都是奸臣,已经不配功臣二字了。
  但是他自己明白,他杀了功臣。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这一世,他都杀了功臣。
  李善长和胡惟庸。
  这两位对他来说都是肱骨之臣。
  他们后来犯的罪真的很大吗?
  很大的。
  因为他们结党营私了,和结党营私比起来,其他的都是小错。
  但是能功过相抵吗?
  也可以的。
  因为他们的功劳也很大。
  从龙之功大于天。
  辅佐之功大于天。
  这是惊天的功劳。
  而且这两人还没有做到功高震主的地步,是可以功过相抵的。
  可是他不能那样做。
  这两人是淮西勋贵,是他最忠诚的支持者之一,也是威胁到他皇权的人物。
  更加重要的是,这俩人,需要用来杀鸡儆猴,用来告诉淮西勋贵,老兄弟们,该醒醒了,上位我已经不只是你们的上位了,更是天下的君父,我需要对天下负责。
  朱元璋内心充满苦涩。
  李善长和胡惟庸理解这些,所以他们两个走的默不作声,他们的后人也继续活着。
  蓝玉最后也理解。
  朱元璋清楚的知道,历史上他杀蓝玉只有一个原因,蓝玉太强了,强到别人压不住的地步。
  除非是朱标在世,还能压的住蓝玉,其他人都不行,朱棣勉强可以压住,但是蓝玉真的太强了。
  朱元璋都可以说,和蓝玉同一时代的人中,只有沐英勉强能招架住,朱棣或许可以试试。
  但是蓝玉在军中的威望和人脉,那是其他人比不了的。
  徐达常遇春死后,蓝玉完整的继承了常遇春的政治资产,继承了百分之六十徐达的政治资产。
  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为什么蓝玉会继承徐达的政治资产。
  很简单,蓝玉是跟着徐达常遇春朱元璋三人长大的。
  在徐达的部将眼里,徐达的儿子是第一继承人,但是不是唯一继承人,徐达的儿子能力不够,继承不了,那么蓝玉自然就可以继承。
  还是那句话,蓝玉太猛打了,是大明在徐达死后,老一辈退休后,中年一代中最能打。
  这样一来,淮西勋贵一脉老一辈的政治资产他都能继承。
  朱标上位,他就是第一大将,还是最忠心的那个。
  朱允炆不是朱标和常氏的儿子,朱允炆压不住蓝玉,这个时候,朱元璋怕,怕蓝玉这个悍将和朱允炆起冲突。
  宁可自己把恶人做绝,也不能拿天下做赌注。
  尤其朱元璋在看到靖难的表现之后,更加觉得历史上的自己做的真对。
  历史上的自己,要是不把蓝玉提前搞掉,朱允炆像对付藩王一样对付蓝玉,那么靖难都可以变成蓝玉带领百万大军干掉朱允炆,朱棣联合藩王和蓝玉打一场皇位争夺战。
  到时候没人能压的住的沐家八成会在云南独立。
  朱棣没办法让大明百万大军心服口服,没办法命令淮西勋贵,但是蓝玉可以啊。
  蓝玉站出来,大明百万大军,一半得投诚。
  蓝玉进宫,说朱允炆要杀他,宫廷禁卫都得护着他走,然后投靠。
  甚至于说出现带路党,带着蓝玉进宫杀朱允炆都有可能。
  蓝玉,带领大军北上干掉蒙元的男人。
  他在军队中的威望太高了,堪比曾经让宫廷禁卫低头的卫青。
  朱元璋承认自己在历史上的一切功过,他认为后人评价的很对。
  他有对有错,他不是完美的圣人,他是一个人,一个踏踏实实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喜欢耕耘的普通人。
  他喜欢吃自己种的菜,他喜欢吃自己种植的大米,他喜欢坐在台阶上百姓聊天,又哭又笑的讨论今年的年景。
  他朱元璋可以这样说,古往今来的皇帝中,他是对百姓最和蔼可亲的,他是最理解百姓的。
  轻徭薄赋体恤民情,订下四十税一的唐朝皇帝,也不过是根据律法民情来的。
  而他,是从内心中,从迹象上,真心体恤民情的。
  都可以这样说,在体恤民情上,他朱元璋可以说论迹论心都没有问题。
  就是这么真诚。
  朱元璋对于后人的评价很喜欢,有对有错嘛,谁还能真实完美,把锅都扔给别人,本身就是一种无能的体现。
  所以自己的事自己承担起来就好了,这样才能完美。
  幻想中的圣人完美不存在。
  但是有残缺的完美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