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买卖城对峙
作者:费虚      更新:2022-03-28 03:30      字数:6465
  李安生与吴禄贞等人已经云集张家口,积极部署对俄作战,这次逃不了要跟老毛子干上一场,板上钉钉的事情。
  吴禄贞对于李安生的推断,也是万分信服,自然是为了备战尽心尽力。
  本来他是最好的陆军总长的人选,但是为了这次对俄作战,他还是选择了李安生。
  张绍增与苏凯的两镇兵力已经向库伦进发,马上就准备进驻库伦,而战事,也就在这几天会拉开帷幕。
  之前蒙古附议革命,处于半独立的状态,俄国的煽动,更是助长了独立的苗头,如今中央政府都成立了,蒙古还要独立,这是在找打。
  不过民国初建,中国还处于不稳定状态中,这是最好的趁火打劫的机会,不然要等到猴年马月?
  这是由沙皇俄国的总体对外战略决定的,毫无更改的余地。
  俄国在亚洲的侵略计划,是依赖西伯利亚铁道为唯一命脉,为了西伯利亚的安全,所以必须侵占外蒙古。
  因为民国政府要在蒙古正式设省,在库伦驻大军,则西伯利亚铁路随时会被中国占领。
  从地图上看,库伦到西伯利亚铁路的方向,刚好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一条腰眼,是最为薄弱之处,一旦从这里被切断,整个远东与外东北都要受到连累。
  要想将库伦与西伯利亚用铁路修起来,就要先将库伦拿下,否则的话,这是在为中国做嫁衣。
  因此西伯利亚铁道建筑后,沙俄侵占蒙古的野心昭然若揭,一方面优待佛教徒以争取蒙人好感,同时对于库伦活佛哲布尊丹巴加意拉拢,不断派遣使节访问哲布尊丹巴,并赠奇珍异宝,哲布尊丹巴也渐有疏清亲俄之意。
  加上清末在外蒙推行新政失当,使蒙人离心离德,清驻库伦办事大臣三多处置欠妥,也就给了沙俄有可乘之机。
  清宣统二年(1910年)日俄签订密约,尼古拉二世对中国侵略更加变得积极,同时加紧怂恿哲布尊丹巴为蒙古君主,以断绝和中国的臣属关系。
  哲布尊丹巴错误的估计了形势,乘中国革命爆发,宣告独立,驱逐清官兵于蒙古境外,俄政府亦同时向清廷外务部提出下列要求:(一)清国承认俄国有自库伦至俄境筑建铁路之权;(二)清国须与蒙古订约三点:甲、清国不得在外蒙驻兵。乙、清国不得在外蒙殖民。丙、蒙人自治受清办事大臣管辖。(三)清国所有治蒙主权改隶办事大臣。清俄交涉仍由两国政府协商。(四)俄饬领事官协助,担保蒙人对于清国应尽之义务;(五)清国在蒙如有改革,须先与俄国商酌。
  俄国向清廷提出这些要求后,正值清廷应付革命军力不从心,皇统亦将不保,自身尚顾不到,遂来不及和俄国交涉。
  只是后来程李系一连串眼花缭乱的表演,延缓了沙俄的动作,此刻东北军进驻库伦在即,沙俄决定立即准备作战。
  2月13日,外蒙集中大军宣布成立大蒙古帝国,驱逐清驻库伦大臣三多和他的文武属员。
  2月28日,哲布尊丹巴在库伦登基,组织伪政府,年号“共戴”。
  北京政府自然是严加斥责,并且表示决不承认蒙古的独立,更加唾弃哲布尊丹巴称帝的行为。
  袁世凯召开会议表示,如果蒙古执意不肯取消独立,将派出军队坚决镇压。
  李安生则更加干脆,直接让东北军进入战争状态。
  苏凯的第二十八镇只是一个昼夜的行军,便兵临城下,而此时蒙古军也好,俄军也好,都没有做好准备。
  看到忽然出现的东北军,蒙古叛军简直是以为神兵天降,哪里有这么快的速度?而此时俄军还在铁路上慢慢跑着呢。
  这种急行军强行军对于之前被各界认为是菜鸟鱼腩的第二十八镇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秘密的训练了几年,早就具备了成为强军的资格,只是没有见过血而已。
  这次的机会,也是苏凯这个激进派争来的,将士们嗷嗷叫着,就盼着能实打实的干上几仗,好见见血。
  都是些好战分子,将战争当成了福利一般,蒙古军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库伦并没有什么城防设施,只是在迫击炮的几轮轰炸之下,第二十八镇就发起了全线进攻,两个小时后,哲布尊丹巴被生擒,其余大小文武一个都没有跑掉。
  3月2日,外蒙古正式上书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呈请取消“自治”,废除中俄“蒙”一切条约、协定,回到中华民国怀抱。
  俄军在边境停了下来,不敢贸然进入,只是与东北军在边境对峙。
  李安生等人随后进驻库伦,下令清肃蒙古亲俄派,这个时候,无所顾忌什么亲善,不服的就要杀,省得继续勾结俄国人。
  同时骑兵部队大股出动,进驻买卖城(今恰克图)、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唐努乌梁海等地,3月17日,东北军进驻唐努乌梁海的时候,通电全国,顿时引起了全国新一轮的载歌载舞。
  这意味着整个外蒙古都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而东北军对外蒙独立坚决的打击,也让英国投鼠忌器,并没有出现针对西藏的阴谋。
  但是,随着大股俄军的集结,以及俄方越来越激烈的外交措辞,战争也似乎并不遥远起来。
  俄国驻华公使库朋斯齐找到了陆徵祥这位老朋友,软硬兼施,希望能够逼迫中国让步,更是夸大了中央政府与东北割据政权之间的对立矛盾。
  只要北京的态度是置身事外,保持“中立”那么光凭东北,根本就无法阻挡俄国军队的步伐。
  东北军在买卖城(恰克图)屯兵两镇,其中的第二十八镇还是新编练的,完全没有多少战斗力,俄军只需要重视张绍曾的第二十镇。
  而从地图上看,伊尔库兹克、赤塔要塞与买卖城,就如同一个尖角朝下的三角形,伊尔库兹克距离买卖城要近些。
  而伊尔库兹克作为西伯利亚的首府,自然是西伯利亚最为繁华的城市,随着沙俄东进,成为俄国同中国的重要贸易转运点,后承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通车及附近煤田的开采而兴建。
  沙俄在这里有基本的机械制造工业,也有小型兵工厂,所以,沙俄干脆将伊尔库兹克作为了大后方。
  而恰克图的旧城,则成为了大兵站,挤满了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俄军。
  恰克图与买卖城实际上是一个地方,两种叫法,但是,却是分为两半的。
  1727年(清朝雍正五年)9月1日,沙俄和清政府在此签订《连斯奇条约》,俄方称《恰克图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两国以恰克图河为界,河北恰克图划归俄国。清朝于河南建新市镇阿勒坦布拉格,作为中俄贸易地,汉名“买卖城”。因为在蒙古语中阿勒坦布拉格又称“南恰克图”。
  根据条约规定,两国以恰克图为界,旧市街划归俄国,清朝於旧市街南别建恰克图新市街。
  而张绍曾与苏凯等人进驻恰克图新市街——也就是买卖城之后,近在咫尺的贸易中心恰克图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只要战端一开,恰克图必定会给打成废墟,伊尔库兹克都要受到威胁。
  而一旦西伯利亚铁路从伊尔库兹克被切断,那么将会动摇整个俄国在东方的秩序。
  赤塔要塞守备军以及东西伯利亚两个步兵师、两个铁道辎重旅的三万多人兵力,聚集到了恰克图。
  双方互相对峙着,甚至能够互相看到对方那森冷的炮口。
  要不是慑于李安生的威名,沙俄根本就不会调集这么多的军队,在他们看来,俄军只要发起排山倒海般的冲锋,中国军队就会自己害怕到退出买卖城。
  不过,从中国军队的火炮配备来看,这支中国军队不是纸糊的,没那么好打。
  对方一镇的火炮数量甚至远远超过了俄军,甚至超过了在欧洲的主力陆军师。
  俄军在观察着东北军的同时,张绍曾等人也在近距离观察着对方。
  张绍曾对俄军的重火力很是不屑,就像李安生所说的,要不是兵员素质还跟不上,道路条件还不允许,不然的话,镇属炮兵直接配备12门150毫米重榴弹炮,36门105毫米口径轻型榴弹炮,根本就不用75野炮。
  将来轻型火力就以60迫击炮、80迫击炮以及刚刚研发出来的75步兵炮为主,而重火力则为105毫米轻型榴弹炮与150毫米重型榴弹炮、120毫米重型迫击炮。
  对于中国的地形以及其他条件来说这是最为适合的配置,就比如现在开始批量列装的75毫米步兵炮,这新玩意就好用的很,配合迫击炮,的确能够承担许多任务。
  现在镇属火炮以12门105毫米榴弹炮为主,全部使用汽车拖曳,即便如此,也已经是极限,毕竟这个时代暂时还无法走出骡马军运的范畴。
  要是像李安生所说的,36门105毫米轻榴弹炮、12门150毫米重榴弹炮以及其他可以分拆运输的轻型火炮,加上各种运输物资所需,需要的汽车起码两百多辆。
  即便像迫击炮与75毫米步兵炮这些甚至可以分拆带走的东西不算进去,光是直接拖曳那48门榴弹炮以及120毫米迫击炮,运输相关的附件与炮弹,需要的车辆就在八十多辆。
  汽车兵是个新兵种,吃香的很,幸好东北的农庄有很多会开拖拉机的好手,稍微训练下,就是个合格的好兵。
  只是汽车机械师太少,还在摸索阶段,大批量的配备汽车还不靠谱。
  像德国陆军就没有这么多麻烦,欧洲的铁路网相当的密集,大部分的战事将围绕铁路线展开。
  正如李安生所说,现代战争拼的就是火力,谁的火力凶猛,谁就能够占据战场主动。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的奇谋妙计都将失去作用。
  买卖城不再做买卖,而是变成了一个军事要塞,东北军加紧的构建着防御设施,挖掘战壕。
  东北军挖掘战壕的方式全部承袭于黑龙江陆军学堂,他们建造的掩蔽物和据点位于地下深处,防炮弹并且空气流通。
  对于李安生来说,由于许多士兵都不识字,所以对这些士兵还进行了大量的文化知识教育,可以说,整个中国普遍或者整体文化素质最高的还是在东北军中。
  由于官兵培养的不易,首先要保证在作战的时候随时能够战略性地撤退到一个准备充分的防守位置。
  李安生借鉴了后世一战与二战的经验,首先使用了“深层防御战略”,即在几百码宽的前线交战区中修建一系列孤立的阵地,而不是一个连续的壕沟。每个阵地都可以为它的相邻阵地提供炮火支援。
  虽然进攻方可以在阵地间自由移动,他们还是要遭受防守方的纵射。
  比如各种锯齿形的突前战壕,五指形的防守战壕,u形机枪战壕等,普遍的,壕沟并非笔直,而是锯齿型的。这就意味着一名士兵在壕沟里无法看到十米以外的东西。这种形状的壕沟在敌人从侧方进攻时会保护它里面的步兵,否则里面的所有部队都会暴露在敌军火力面前,伤亡会很惨重。
  张绍曾第一次见到这种战壕的时候,就深深的震撼了,的确独具匠心,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长处,避免自身的短处,减少伤亡。
  怪不得黑龙江新军几次击败俄军,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样的战壕在买卖城比比皆是,张绍曾眼看着一条条一排排的战壕成形,依据买卖城的建筑形成了整体防线。
  这次张绍曾的第二十镇也好,苏凯的第二十八镇也好,都将这次的挖战壕当做了一种热身,一种加练。
  “如果一颗炮弹落进壕沟内,它的弹片飞不了多远就会被挡住。壕沟面对敌人的一侧叫做胸墙,背对敌人的一侧叫做背墙。背墙使士兵们的后背不会为落在壕沟后方的炮弹的弹片所伤。如果敌军攻下了壕沟,那么原来的背墙就会成为胸墙。壕沟的两侧会用沙袋,木架和铁丝网进行加固。壕沟内的地面通常会被铺上木板。”
  教导队的官兵这次也跟随过来一部分,他们永远是最标准的,他们永远体现着李安生的军事风格,对于掩体与战壕,他们也最有心得,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参加过当年在瑷珲城对俄军的那一战。
  他们小心的指出第二十镇官兵修建掩体与战壕时的一些不成熟之处,并且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讲解着。
  新军第二十八镇倒是完成的标标准准,规规矩矩,而这些官兵无形中显露出来的肃杀之气,也让张绍曾有些心惊。
  他虽然是前敌总指挥,但是很多事情,他还是要征询苏凯的意见,这个副手可并不弱,很可能是满手血腥。
  新军第二十八镇哪里是新编练的,简直就是见惯了血杀惯了人的,是一群择人而噬的猛兽。
  李安生将这些人隐藏之深,可见早就有了野心。
  不过张绍曾可不想多过问,在他看来,东北军已经形成了李安生为主吴禄贞为副的格局,就像南方程德全为主,徐绍桢为辅,程李系南北呼应。
  吴禄贞反复劝告新军中想要南下投奔革命党人投奔武昌革命军的官兵,东北军应该以守土为要,他坚辞陆军总长,也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赢得了官兵们的信任。
  张绍曾很清楚,东北军离不开李安生,只有在李安生麾下,才能成为更加锋利的国之利刃。
  他信步的在战壕中走着,检查着修建情况,并且不时的慰问几声,关心一下士兵的精神状态。
  不过,他看到的都是一张张带着笑容的脸,洋溢着轻松的神情,仿佛面对的并不是俄军,而是一群乌合之众。
  他们眼神中带着某种渴望,他们渴望作战,这是好事情。
  忙碌的作业,工兵铲与作业工具闪动着寒光,脸上的坚毅神情,静默着指向天空的森冷炮口,还没有开始彻底融化的积雪,这种感觉真好。
  张绍曾闻着泥土的腥味,仿佛闻到了无比甘甜的花香,精神抖擞起来。
  李安生所说的一句话忽然浮上心头,“中国军队不打内战,以洗雪国耻惩罚外侮为要。”
  是的,不打内战,痛击外敌,这才是男儿本色,我辈军人风采。
  他的心情忽然开朗了起来,也加入到了防御工事的修建当中,充当起了教官的角色,他的学问很专业,学而不怠,在东北时也没忘记向黑龙江新军探讨。
  挖掘战壕有三种标准方法:地面式,延展式和隧道式。
  地面式即人站在地面上向下挖掘,这种方法最有效率,因为它允许一大群人同时挖掘。
  但是,用这种方法挖掘战壕的人们需要暴露在地面以上,因此它只能在安全的时间及地点,比如后方或夜晚使用。延展式即从壕沟的一端向外挖掘。挖掘壕沟的人不会暴露,但是这种方法只允许一个或两个人同时挖掘。隧道式类似于延展式,只不过在挖掘时,壕沟上方还有一层“屋顶”,它在建造完成后就会被去除。
  在壕沟建造完成之后,它还需要经常地维护,以防止天气或炮火减低它的强度。
  最好的战壕是士兵们能够在里面长期生活,而没有疫病的发生,不至于太损害健康。
  此时正是三月底,积雪还很厚,泥土也冻的很硬,但是这并不能阻挡工兵铲的挥舞掘进,黑龙江兵工厂出产的军械都很好用,堪称精良。
  当初吴禄贞与蓝天蔚等人急着想入关作战,逼迫清廷下台,李安生直接把吴禄贞等人拉到了双鸭山最大的秘密兵工厂,以及钢铁厂、机械厂,将他们吓的连连咋舌。
  这才知道,李安生为了准备推翻满清,已经准备了多年,他一直在隐忍,在准备着,甚至在被调到江苏之后,仍然没有停止这种沉稳的步伐。
  李安生说的是对的,东北军最大的敌人是日俄,不是关内的清廷。
  清廷果然垮台了,各方政治势力争奇斗艳,这些都与东北军无关,他们要做的,是听从李安生的指挥,准备抗击日俄来犯。
  果然,俄国的态度无比强硬,野心昭然若揭,要不是李安生提前部署,说不定蒙古就此分离出去成为了俄国的一部分。
  领土被侵占,这是军人最不能容忍的,也是他们的耻辱。
  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军人的责任是保卫领土完整,李安生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民国既然已经成立,争夺政治权力便没有他们的事情,他们只需要服从。
  李安生的铁血思想其实影响了许多的年轻官兵,他们不再信奉革命,他们信奉铁血,坚信未来中国的前途在他们的手中,与炮火与鲜血去换取。
  远处传来了一阵的欢呼声,响彻了云霄,转头看去,被积雪反射的有些耀眼的晴朗天空上,漂浮着一排三条飞艇。
  由于张家口到库伦的铁路还没有全线修通,所以并没有办法利用铁道运输军队与物资到库伦,到买卖城,可是,飞艇可以。
  只要天气晴好,飞艇运送物资从张家口到库伦,只需要大半个白天,而到买卖城的话,也只是略为一小会。
  这意味着后勤保障暂时不会困扰他们,他们只需要认真备战。
  士兵们并不是第一次见到飞艇,不过,俄军却是第一次见到。
  飞艇似乎是在故意炫耀,飞的并不太高,就这么悬停在买卖城上头,北半个恰克图的俄军看的清清楚楚。
  那鲨鱼状的身体,锋利的牙齿,血红的大嘴,狰狞的眼神,唯妙唯俏,也真亏那些画师画的出来。
  许多的俄军官兵腿都软了,俄国虽然也有飞艇,但并不是这个摸样,而且他们还没有福气见过飞艇呢。
  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就这么出现在天空中,带来的震撼力还是无比巨大的,起到了足够的心理震慑效果。
  有骄傲的俄军士兵远远的对着放枪,却并没有这么远的射程,只是在发泄罢了。
  “要不是李司令下了命令,不得先开火,我还真恨不得让飞艇飞过去扔上一大串炸弹,让老毛子好好喝一壶。”
  虽说是民用飞艇,但是同样能扔炸弹,这个功能还是有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