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章 韩信的计策
作者:牧尘客      更新:2022-04-26 03:12      字数:3976
  五月开始,岭南陆续有军报四百里加急递送到咸阳。
  通武侯王贲指挥的五路大军势如破竹一般横扫岭南,无数越族部落纷纷投降或者弃寨而逃。
  五月底,任嚣占领番禺,擒南越王,受降部众达到三万余人,南越国灭。
  六月初,赵佗带领大军攻破东瓯盘踞的老巢苍梧,东瓯王跪降,随同投降的部族达到五万余众,盘踞岭南数百年的东瓯国灭。
  六月中旬,王贲亲自指挥的两路大军分别攻破西瓯和骆越的王庭驻地,斩誓死不降的骆越王黎贡,骆越部族四散而逃,大部分退往黔中郡西南的深山野岭之中,因道路崎岖险峻无法追赶,王贲收拾部众占据红河谷地,设置县衙移居刑徒与当地越族进行杂居屯戍。
  西瓯王译吁宋同样不肯投降,与王贲大军接连数次战斗皆都惨败而退,但却因为熟悉南方山岭之中的地形,驱使野兽和部族不断袭扰大秦军队,导致秦军开始出现不小伤亡,而且同时因为夏季气候炎热潮湿,秦军之中开始出现疾病和瘟疫,王贲决定暂时收兵,等到入秋之后再攻击西瓯,但在退兵之前,王贲特意询问了韩信的意见。
  韩信虽然年少,但却聪慧机敏熟知兵法,而且对于行军打仗颇有不凡见识,在征服岭南的诸多战斗之中提出过不少卓有成效的建议,也获得了不少胜利,因此王贲也不吝啬,每次战斗之后总是会为韩信记上一笔军功,而身份也从一个普通的随从提拔为随军长史,具有了真正参与出谋划策的地位和身份,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大秦官员。
  既然大将军问起,已经对行军打仗颇有自己看法的韩信却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眼下大秦军队虽有伤病和水土不服的情况,但大军整体来说军心稳定,粮草供应充足,将士的士气非常高昂,加之一旦因为无法克敌而退,必然会让越族气焰高涨,说不定会趁着撤军之时进行偷袭,因此建议王贲集中两路大军共计十万人继续强势压迫西瓯越族,将其驱赶到某个地方之后动用太乙神雷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神雷轰炸,以彻底震破越族的抵抗之心。
  太乙神雷威力巨大,但清河侯从未允许用之于战场,听闻始皇帝也曾询问过清河侯是否能够将其用于对敌,但却被清河侯拒绝,言之太伤天和,而当初咸阳第一次释放神雷焰火之时,王贲也曾提请皇帝是否可以将这种令人心惊胆寒的仙家法术用之战场,但同样被皇帝拒绝。
  但见过太乙神雷开山炸石的威力之后,王贲自然还是蠢蠢欲动,不过这些太乙神雷隶属于科学院,而科学院并非隶属兵部,王贲也无权指挥,因此一直都非常遗憾。
  眼下撤军王贲也知道并非最好的时机,历时近三个月好不容易打到这里,岭南最大的越族部落西瓯并没有征服,撤退之后西瓯部族必然卷土重来,到时候又要多费一番手脚,而且后果照样不太好预料。
  岭南诸地的地形和气候之复杂多变,远远超出了王贲的预料。
  若不是因为灵渠修通,有大量的粮草和药品补给源源不断的补充,估计要达到眼下的效果至少需要多花一年的时间。
  因此对于韩信的计策,王贲自然予以了认可,并且委派韩信前去与科学院的工匠进行接触,看看能不能动用余下的太乙神雷。
  主持修建灵渠的是胡宽和史禄,如今灵渠的主渠虽然已经修通,舟船也已经能够来往于湘水与漓水之间,但其实通行并不十分方便顺畅,因为湘水和漓水水位相差太大,在交汇之处水流湍急而且拐弯太过急促,一不小心在从湘水进入灵渠之时舟船会发生倾覆,因此即便是如今征服岭南的战争已经进行了好几个月,但修渠的大军并未全部撤离,而是继续动用两万民夫和刑徒在交汇处修建一条长约数里的辅渠,以让水位降低并且变得平稳下来,方便舟船来往。
  为了修建这条灵渠,陈旭让南山别院的工匠一直都在不断制作火药,每过一个月都要运送几车到岭南补充,如今修渠已经到了尾声,炸药在修渠工地自然还有存留,用不完的到时候都要全部运送回咸阳交给南山别院的匠工清点封存入库,半两都不能流落出去。
  对于火药的管制,陈旭是最为严格和小心的。
  没有他的允许,任何人都不能靠近南山别院,里面的侍卫眼下都换成了火枪队的少年,任何可疑人员靠近都会被击毙,而且自始至终都只有两个哑奴知道火药的配方和制作方法,其他匠工都只会使用而不会制作。
  鞭炮、烟花、手雷、竹管制作的枪弹等等都是在南山别院之中秘密研制出来的,有十余个工匠在里面鼓捣研制火枪火炮,陈旭偶尔会去检查指导,但外界从没有人能够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甚至都不知道南山别院里面有火药这种东西。
  两个哑奴制作火药都是在单独的房间,剩下研制枪炮的匠工在另外的院子,制作成功的火药和合格的火铳手榴弹,就会有单独的人负责将其放到地下室并且登基入册,匠工都不知道放在哪里,而火枪队的少年只负责安全,也根本不知道里面存储了多少枪弹,而每次往外调运火药和枪弹,必须手持陈旭的令牌和手令才可以,而且数字也要完全吻合,经过数道重重检查和点验之后马车才会遮盖的严严实实拉出去。
  因此虽然火药这种东西胡宽和史禄都已经司空见惯,但所有参与爆破的匠工匠吏都知道火药的重要性,也知道清河侯对于火药安全的保密原则,一般私下从不对外讨论任何关于太乙神雷的话题,一旦有任何言语落入清河侯耳中,恐怕后果都让人承担不起。
  不过这次胡宽和史禄以及科学院的一群匠工为难了。
  因为前来求取火药的不是别人,是清河侯的弟弟韩信。
  虽然韩信的身份只是清河侯一个无名无实的外戚,但熟知清河侯府中情形的胡宽知道清河侯对于自己老爹从外面捡来的这个弟弟非常器重,也寄予了厚望,不然也不会这么早就将他送到通武侯身边学习行军打仗,而且听闻韩信少年聪慧,深得通武侯器重,这次征服岭南的战斗结束到时候论功行赏,这个少年恐怕也会获得不少功勋,数年之后和清河侯一样少年封侯也并非不可能。
  因此对于韩信的请求,胡宽郁闷的差点儿把下巴上的胡须都撸光了。
  答应吧,到时候一旦清河侯知晓,这个黑锅还得自己背。
  但不答应吧,这可是清河侯的弟弟,将来随便一句话就可以在清河侯面前给自己穿小鞋,而且自己还有口莫辩。
  韩信也同样很忐忑。
  这次跟着王贲先镇压项氏叛军,后又指挥二十万大军攻伐岭南,对于年少心性的他来说,绝对是人生阅历上的一次重大升华,短短两年时间,把他当初在咸阳喜欢跟着一群无聊的同学和纨绔整日游走于咸阳曲园杂舍喝酒斗鸡蹴鞠的不良习惯全都磨灭的一干二净,眼下的韩信已经十七岁,除开长的英俊高壮不少之外,往日稚嫩的面容已经隐隐有了一种成熟和冷峻,说话行事也举止有度雷厉风行,开始有了几分军伍的气势,身穿皮甲腰挎长剑,神态安静的站在胡宽面前,竟然让胡宽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
  但这种压力韩信自己是感觉不到的。
  因为胡宽也不是普通人,他是最早追随兄长清河侯的门客,如今虽然爵位不高,仅仅只是一个中大夫爵,官职也不高,只是一个普通郎职,但这个家伙却是工学院副院长,科学院实验工厂的主管,建筑大匠,全国的水车磨坊几乎都是在胡宽手中修建起来的,真正是清河侯最为器重的左膀右臂,地位和张苍不相上下。
  而且胡宽还是兄长清河侯最忠实的狗腿子,对于清河侯的命令说一不二。
  对于这次征服岭南的战斗,韩信开始抱有极大的兴趣,但在岭南驻扎了足足一年多之后,他开始忍受不住了,岭南这个破地方简直就不是人呆的地方,山高林密河网密布,潮湿多雨蚊虫成堆,每多呆一天感觉都是一种煎熬,因此他早就希望这场战争越早结束越好。
  而西瓯这块难啃的狗骨头让他提前回咸阳去吃喝玩乐的打算要落空了,如果王贲指挥大军后撤,等到入秋八九月天气凉爽河水消退之后再次发动进攻,可能这一场战斗就要打到明年去了,而且越往西南进攻,地形地势越发复杂,根据西瓯人漫山遍野像野人一样的习惯和尿性,说不定明年这场战争还不会结束。
  如果是那样的话,他还要继续在岭南呆上好长时间。
  叔叔可忍婶婶不可忍,岭南成堆的蚊虫更加不可忍。
  韩信觉得既然有太乙神雷这种好东西,为什么就不能拿出来用一下呢,见识过火铳和手榴弹威力的他几乎用屁股都能想出动用太乙神雷之后的结局,眼下顽强抵抗的西瓯和骆越等越族绝对会在太乙神雷的轰鸣声中瞬间崩溃,译吁宋这个土蛮酋长绝对会吓的拉一裤子稀。
  因此在王贲有了撤军打算的刹那,韩信就决定要把这场战争尽快拖入决战之中,一鼓作气彻底将岭南平定,然后……一辈子他也不会再到岭南这个鬼地方来了。
  而对于韩信的计策,王贲经过深思熟虑,最后决定采纳,但前提是韩信能够弄到太乙神雷。
  如果说整个西南军营还有谁能够搞定这件事的话,除开韩信之外别无他人。
  因此王贲也同样充满了忐忑和期待。
  虽然他是大秦帝国的军神,作为为数不多的彻侯,功勋盖天的同时也功高盖主,王贲深深记得此次接受始皇帝诏令执掌南方大军之后老爹王翦的反复嘱托,不要居功自傲,不要无令而行,更不要好大喜功,宁可打败仗也不要去强行抢夺功劳,因为王氏三代的功劳已经太多了,多到让皇帝都忌惮的地步。
  但王贲却始终是一员从不言败的统帅,打败仗是不可能的,认输更不可能,六国都被他们父子两个扫平了,如今面对人数不过数万的西瓯蛮族,如果征讨失败,王贲感觉自己的确有些拉不下面子来。
  虽然此次退军有些无可奈何,而且也符合老爹的安排,但从心地来说,王贲还是有些抵触的,这可能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为皇帝效命的机会,也是最后一次领兵打仗,他希望用一次完美的收官之战来为自己的军旅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好让自己不会留下终生遗憾。
  但面对岭南这种残酷的气候和复杂的环境,如果要想速战速决来一次完美的收官之战,最好的方法就是韩信的计策,用太乙神雷彻底震破岭南越族的胆魄,然后岭南诸地就可以轻松征服。
  不过动用太乙神雷困难重重,王贲自己此前也曾经想过无数次,但他最后都放弃了开口,因为太乙神雷连皇帝都不愿轻易谈及,这是清河侯的仙家手段,没有清河侯的允许,一旦强行动用得罪清河侯,要比得罪皇帝更加令人不安。
  而眼下,韩信自告奋勇的跳出来,其实正合王贲心意。
  他不光想快速征服岭南,更想见识一下太乙神雷临阵对敌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