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开凿会通
作者:
水冷酒家 更新:2022-04-28 00:48 字数:2276
从这些人的谈话中,王连还听到了一件事儿,桑哥对开凿运河一直持有反对意见,他主张多造大船,一方面让货物从海上运输,另一方面,战船多了,来日再征倭国。
要不是郭守敬的才华征服了忽必烈,极力阐明挖建运河的好处,元朝大运河可能就在桑哥这些人的干扰下,无法推行下去,顺理推论,也就没有了现代的京杭大运河。
几名当朝官员,边喝边骂,一直聊到深夜才散了,暗地里达成协定,一旦找到机会,坚决搬倒宰相桑哥。等到李谦回去的时候,王连发现,他的心病确实治好了一多半儿,走路被人搀扶是因为喝多了。
王连和马之贞就在郭守敬的府上住下,静候朝廷的消息,马之贞倒也没闲着,时常出去见一些官员,争取早日落实运河的各项事宜。
这天晚上,马之贞没回来,只剩下王连陪着郭守敬吃饭聊天,而郭守敬的心情不算太好,有一组关于历法的数据,始终无法计算清楚。
“星宿运转,规律昭然,细考之下,却又微妙变化,难以捕捉。”郭守敬道。
“大人,我有一个思路,不知道当讲不当讲。”王连道。
“但讲无妨!”
王连蘸着杯中酒,在桌子上画上两个三个圆圈,解释道:“这个是我们生活的地方,都在凸面上,这个是月亮,这个是太阳,我们围绕太阳转动,并非是正圆形,因为有远近,所以形成了四季,而月亮围绕我们转动,所以,形成了黑夜和白天。”
郭守敬猛然愣住了,手中酒杯抖了几下,好半晌才愕然地说道:“你是说,我们不是普天的中心,而是生活在一个圆球之上?”
“我只是猜测,球面和平面在计算上,是会有些差距的。”王连道。
郭守敬又是半天没说话,表情非常复杂,王连的说法无疑启发了他,但这种论点,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等于对至高无上的皇权发起了挑战。
“实不相瞒,在各地进行天文测量,我已经感觉到,地面并非是平的,因此,我认为,可以用大海的平面作为基准点。”郭守敬道。
“这种标记高度的方法,在我看来,应该是没有错误的。大人勤于钻研,思维缜密,当为后人楷模!”
王连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并非是恭维,在这个年代有这样的觉悟,非常超前,在王连看来,郭守敬是个了不起的天才。
“唉,漫天星辰之下,我们是何等的渺小。”郭守敬感叹道。
“但我们是独一无二的。”
“王连,之贞说了谎,你并非他的妻弟。”郭守敬直言道。
“大人,这不重要,我希望能做些事情,比如,帮忙修修运河之类的。”王连说着,起身给郭守敬倒了一杯酒。
“也是,你能心系百姓,之贞没有看错人。”郭守敬没有再继续纠缠王连的身份问题,反正不像是内奸。
七天之后,马之贞收到消息,当今皇上忽必烈宣他进宫面圣,带着忐忑的心情,马之贞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
傍晚才回来,马之贞一脸喜气洋洋,不用问也知道,事情成了。马之贞讲,在李谦的闹腾下,忽必烈答应民工可以每天工作八小时,并且专门为此事颁布了一道圣旨。
圣旨上写明,朝廷将拨款150万缗、米400万石、盐5万斤供开新河开凿所用,临近郡县征调民工3万人,将这条新河赐名为会通河。
有了如此充裕的物资,民工的生活需求可以得到保障,马之贞还特意到李谦的府上表示感谢,据李谦讲,皇上请他喝了葡萄酒,到底醉了,还在皇上的侧寝里睡了一觉。
李谦曾为太子的老师,身份尊贵,这件事又是他挑头,朝堂上纵有人不满,也没闹起来。
虽然费了些周折,但事情的结局比预想中还要圆满,马之贞带着王连,告别郭守敬,重新返回东昌城,准备开凿会通河。
此时的元朝,正从连年的战乱中恢复,虽然疆土广阔,但人口密度很低。马之贞拿着圣旨,开始通知附近的路、州、县各级衙门,务必征募到三万青壮年民工。
十月中旬,忽必烈派出断事官忙速儿、礼部尚书张孔孙、兵部尚书李处巽带着大批物资和五千兵马赶来,共同主持管理开挖会通河的具体事宜,这些都是一等一的权臣,足见朝廷对此事的重视。
在郭守敬的帮忙下,工部指派下属部门,以最快的速度,打造了两千辆颠倒车,也一并带了过来。
马之贞感到压力很大,亲自跟这些官员进行商谈,详细说明王连在运河规划上的独到见解和水利技术上的优势。最终,这些官员一致决定,委派王连为会通河工程总监,跟马之贞一道,全面管理会通河的开凿工程。
马之贞是真心为了王连,没有官职就无法施展才华,其余官员的想法王连也能猜到一二,交给马之贞和王连,一旦出了问题,也能有个替罪羊。
随着各地征募的民工不断赶来,东昌城内已经人满为患,不但会消耗物资,也带来了安全问题。
至元二十五年十二月,会通河开凿工程正式启动,比王连所掌握的资料提前了一个月,但也只能如此,王连没能力让这些人必须遵循历史的节奏。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王连和马之贞骑着马,整日奔走在工程现场,重点监督两件事儿,第一,士兵不要轻易鞭挞民工,第二,一定要遵循八小时工作制。
王连不断告诫民工们,这些福利是争取来的,李谦大人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只有提高效率,才能换来充分的休息时间,才能将这一现状保持下去!大家明白其中利害,也没人偷懒,工作积极性很高。
首要的工作还是修建闸堰,用以提高水位,过春节就免了,在王连的积极主张下,还是在大年初一的那天,给民工们做了一顿丰盛的美食,都是汉人官员,也无人提出反对。
三个月后,十三座闸堰已经完工,官员们象征性地检查了工作,纷纷满意地点头。
接下来,便是引大清河之水进来,并且在须城跟济州运河连接起来,颠倒车的使用,让民工们的劳动强度大幅度减低,而经过郭守敬改良的设备,运转起来更为流畅。
随着大清河水不断汇集,第一道闸堰缓缓升起,将水位提升到新的高度,接着就是第二道闸堰进行放水,让水流继续向北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