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 第343节
作者:木兰竹      更新:2022-05-03 22:13      字数:3401
  抱怨着抱怨着,他们开始互相攻讦。
  “太子凭什么给你机会?凭你迷路?”
  “我们汉军旗人生地不熟,不认识路不是很正常吗!倒是你,太子说只能用火炮对射,不能上前肉搏,你跑得多快!”
  “其他人都跑了,我们能不跑吗?裕亲王也没制止啊!”
  “唉,我们蒙古八旗才倒霉。我们又没迷路,也没上去肉搏,太子殿下也没有带我们去啊。那喀尔喀蒙古的人,有我们蒙古八旗亲吗?”
  蒙古八旗是八旗军队中的蒙古佐领,并不是蒙古草原的王公们率领的军队。蒙古王公们所率领的军队是“蒙古盟旗”。
  所以之后蒙古人并不认为蒙古八旗是蒙古人,而认为他们是满人。他们中大部分人也认为自己是满人,只有少数人回归蒙古。不过想要回归蒙古盟旗的蒙古八旗人曾经在很长时间被蒙古盟旗歧视,被称为是“蛮子”。
  蒙古八旗本就靠着清廷生活,蒙古盟旗不要他们,太子也不信任他们,一众蒙古八旗汉子委屈得不行。
  “或许太子并非不信任咱们,只是因为咱们分属左右两路军,他要给其他宗王,特别是裕亲王和恭亲王脸面,不愿擅自夺了裕亲王和恭亲王的军权,所以只能带着禁军离开。”一和太子有过接触的满洲都统道,“太子出了名的仁善,不会在于准噶尔作战的关键时候造成八旗军队内讧。”
  其他都统纷纷点头。这也很有道理。
  “可惜啊,要是咱们能跟着太子离开就好了。新军就算了,禁军他算个屁!”
  “康亲王率领的蒙古正红旗也算个屁!”
  都统们又纷纷喝酒,心里郁闷极了。
  好好的战功就这么没了,他们都统的位置都不一定能坐稳了。
  正蓝旗的都统更是连军营都不敢回了。
  正蓝旗现在名义上的旗主正是当今太子殿下。他听从恭亲王常宁,拿着太子给的地图,跟着常宁出去逛了好大一圈,一个功劳没捞到。
  他们又咬紧牙关跟着常宁往准噶尔跑,结果半路就被拦下,太子殿下居然已经把准噶尔灭国。
  正蓝旗众将士:“???”
  有造反传统的正蓝旗众将士怒了,要反了那个没用的恭亲王。
  我们正蓝旗本来就该听旗主的命令,你个恭亲王凭什么管我们?你还这么没用!
  禁军和中路军算个屁!正红旗算个屁!我们正蓝旗才是太子的护卫军!
  都统怕正蓝旗真的反了,赶紧安抚将士,告诉他们若他们反了,可能太子的反对者会拿他们的反叛说事,到时候太子被废,你们又完蛋,才勉强把正蓝旗的造反压下来。
  镶白旗的都统拍了拍正蓝旗都统的肩膀。
  镶白旗的大旗主是直亲王。直亲王却一直在新军,只在京城中训练了他们几次。他们都是养子继子,难兄难弟。
  “如果直亲王肯来当都统就好了,我愿意为直亲王执旗。”
  “然后跟着直亲王随随便便拿几个灭国之功吗?”
  “唉。”……
  康熙听着探子的回报,笑得直不起腰。
  都统们聚会喝酒,康熙当然会派人打探,将他们的言行都记录下来。
  听到他们幽怨的话,特别是蒙古八旗、正蓝旗和镶白旗都统的抱怨,康熙眼泪都差点笑出来了。
  “保成和保清确实不厚道。他们是正蓝旗和镶白旗的旗主,怎么把自己的旗丢一边不管?”康熙擦着笑出来的眼泪,道,“不给裕亲王和恭亲王面子又如何?他们不会介意。保成就是太顽固。”
  康熙笑完之后,叹气。
  他给太子越多,太子就越恪守本分,宁愿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也不愿稍稍僭越一步。
  他的太子,道德感太高,思虑也太周全。即使人人都说太子有多完美,康熙看太子,仍旧是那个需要他保护的孩子。
  他永远记得那八个字,“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康熙相信龙脉诅咒一定已经消除,但这八个字却成了他新的心病。
  康熙将这八个字当做了太子新的诅咒。
  而这个诅咒,他却不知道如何为太子消除。
  “朕还得多动动,替太子拔掉更多的刺。”康熙从案头拿起新编的《明史》初稿。
  他和洪武帝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共鸣。
  曾经康熙嗤笑洪武帝拔刺的愚蠢。玉不琢不成器,要当皇帝,连一些小刺都处理不好,当什么皇帝。
  现在他只想更“鲁莽”一些,做得更多一些。
  若将来他去了长生天,只剩下太子一人,即便有兄弟辅佐,也没有“两个皇帝”一起处理麻烦更轻松。
  太子又是个容易多思多想,宁愿自己殚精竭虑,也很难做出伤害别人的事的好孩子。若只剩太子,康熙真的不放心。
  洪武帝或许并不是担心朱标的能力,只是不想让朱标手染功臣的鲜血,留下坏的名声。
  暴君由父亲来做,孩子只需要当一个千古称颂的明君。
  康熙伸了一个懒腰,放下《明史》,从木匣子里拿出太子之前送来的书信。
  他已经看过一遍。但无论看第几遍,耳边都好像有一只小太子唠唠叨叨,满口抱怨。
  别人看到的是太子运筹帷幄,智多近妖,气定神闲地指挥禁军参战灭国。
  老父亲眼中的太子暴躁无比,一直在骂骂咧咧。
  太子书信中也夹杂着直亲王的信。
  直亲王更为直白,直接骂裕亲王和恭亲王是废物。若他是太子,定会直接夺了他们的军。谁敢反对就砍了,来多少砍多少,把他们和准噶尔的军队一起砍。
  反贼就该被砍,死不足惜。
  康熙嘴角抽搐,不由扶额。
  幸亏大阿哥不是嫡子。大阿哥若继位,怕不是大清下一代就亡了。
  “不过反贼确实应该砍一些。”康熙喃喃道。
  正月封存玉玺前,康熙下了最后一道圣旨,将□□会河一战中不听太子之令,最先下令停止射击的八旗将领全部处斩。
  康熙三十年,便在血腥中拉开了帷幕。
  第199章
  自康熙三十年起,大清再无大的内患,大清百姓进入真正的休养生息。
  大清百姓是安稳了,大清官场却血雨腥风一片。
  康熙的屠刀举起来,有人说,北京城的护城河都变红了。
  不过康熙这次举起屠刀,百姓们都拍手称快。
  胤祉早早在报纸上宣扬了这场战争。八旗军队拖拖拉拉不肯去战场,直亲王带着新军殊死抵抗,死亡近五成;太子率禁军督战,见八旗糜烂,便亲领禁军直接参战。
  八旗还在拖拖拉拉,太子和直亲王已经带着没见过血的禁军和已经折损五成多的新军,打到了准噶尔的国都,将叛乱王公全部诛杀。
  “禁军中啊,基本全是大官的公子哥。”
  “别说禁军,新军也是啊。新军全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兵。只有八旗子弟和朝中高官的子弟才能进去,说是当兵,其实是按照培养军官去的。”
  “我大舅子当差的官老爷的孙子就是在那里上学。他们说,那叫预备军官,先当小兵,学会怎么打仗之后就当将军。”
  “这不就是戏曲中汉武帝的羽林军?”
  “对,就是那个,全是官宦少爷。”
  “哎哟喂,官宦家的小少爷在前面阻挡敌人,真正的军队不去战场?我怎么觉得怪怪的?”
  “哼,这其中肯定有很深的水。”
  “报纸上不是说的吗?懂的都懂,不懂的说了你们也不懂。”……
  百姓们纷纷阴谋论,流言越来越夸张。
  当京中这些事传到外地时,已经变成了直亲王浴血奋战,八旗军队冷眼旁观,太子举着皇帝的仪仗都指挥不动军队,便率领禁军直接参战,最后还打赢了。
  太子和直亲王获胜之后,八旗军队怕太子和直亲王向皇上告状,居然想要截杀太子和直亲王。皇上得知此事大怒,把八旗军队的叛乱将领砍了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可怜太子和直亲王还被困西北冰天雪地中,生死不知。
  皇上怄得都吐血了。
  常泰刚上岸就接到这个噩耗,也差点吐血。
  他甩开大部队,换了好几匹可怜的骏马,急匆匆回到京城,衣服都没换,胡子拉碴地冲进皇宫。
  康熙正在陪太后吃羊肉火锅,还招呼他一起吃。
  常泰:“?”
  常泰:“皇上,臣听说您病了……”
  康熙:“啊?”
  常泰:“皇上,臣听说太子和直亲王被叛乱八旗军队截杀,您气病了……”
  康熙:“……”
  君臣面面相觑。
  已经能听懂汉文的太后急了:“什么?太子和大阿哥怎么了?”
  康熙沉默了一会儿,大概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安慰太后道:“没什么。他们现在在伊犁乐不思蜀,说不准现在正吃着小羊羔烤着火赏雪呢。”
  常泰茫然:“乐不思蜀?”
  康熙嫌弃道:“你看你那一身乱糟糟的样子……去旁边换衣服,拿朕的衣服给他换上,然后过来陪朕喝酒。”
  常泰满头雾水地被太监带到偏殿,用热水擦拭清洁身体和面部后,换上康熙的常服。
  这套衣服康熙就送给常泰了。
  得到皇帝的旧衣服赏赐是大臣的荣耀。不过常泰家里御赐的衣服都堆满了一个屋子,他和康熙都没把这当什么赏赐,连个口谕都没有。
  常泰换好衣服出来时,太监已经给他摆好了碗筷。
  太后笑呵呵地招呼常泰坐着吃肉,说这是纯禧送来的羊,肉可美了。
  康熙看着常泰满脸疲惫的模样,笑出了声:“吓坏了吧?你想想也知道,太子和直亲王哪可能被逼迫到那种地步?朕对八旗的掌控也没弱到那种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