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今生不行善 第242节
作者:
春梦关情 更新:2024-01-20 14:28 字数:3235
赈灾,查案。
这两样哪一桩都耽误不得。
朝廷加紧办,别的章程一概都好拟定,就连赈灾都是有定例的。
虽说会稽雪灾是百年不遇,但按照别的地方从前有过的记载,也都有定例可循。
难的就是这个主事之人。
晋和帝不想让赵行去,怕他年轻历练不够,去了会稽镇不住,也查不清楚。
他知道昌平郡王这么多年都是明哲保身,扮猪吃虎而已,这种时候把他派出去最合适不过。
只是贸贸然要启用他,又怕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而所谓朝中重臣,那是肯定只能从旁辅佐,不能为主事之人的,否则会稽学子必定不认。
就这么着纠结了有两天,拨往会稽的慰抚款都已经启程,以姜元瞻为主帅,从西郊大营点了人马,另有五百禁军随军压阵,一路昼夜兼程,往会稽赈灾而去。
但是姜元瞻此行只是负责押送赈灾的慰抚款和在盛京筹措的粮食,会稽周边各地调拨的粮食也会在这几日先送过去应急。
于军中他是没有干预之权的。
所以还是得尽快定下主理此案之人才好。
“臣以为,蜀王殿下虽然年轻,却老成持重,这半年以来又在兵部历练得当,堪当此任。”
“臣附议。”
兵部和吏部说这种话,那也不顶什么用。
刑部和户部的不吭声,好像也没什么意义。
姜护站在那儿,缜着脸,更是一言不发。
还是赵禹皱了皱眉,往殿中横跨出来两步:“父皇,此事宜早不宜迟。押送大军已经启程了快两天,朝中还没定下派往会稽主审此案的人,如此拖延下去,于会稽形势更加无益。
儿臣以为,二郎确实堪当此任,再好好选出几个得力的人从旁辅佐,并不是不行。
刑部那么多的人,吏部户部也一样,难道还选不出二三十人与二郎一道往会稽去吗?
就算二郎果真不堪,但他有亲王的身份摆在那儿,哪怕是放他去坐镇会稽,安抚学子们的情绪,也尽够了的!”
他一面说着,又抱拳拱着手拜了一礼下去:“儿臣还有两个人选,可以举荐给父皇。”
晋和帝知道他这些天也为了会稽的案子焦头烂额,便问他:“哪两个人选?”
“昌平郡王府的赵然,和袁道熙。”
赵禹说着直起身来:“赵然是郡王府的世子,皇叔常年不理外面的事,可赵然年岁渐长,也总要历练,又有宗亲皇族的身份,随行二郎左右,或能帮着出谋划策,即便不能,陪二郎坐镇会稽郡中也是他身为宗亲的担当和责任。
至于袁子明——他是自幼熟读兵书之人,兵法谋略未必输人,才干出众更是众人皆知的事。
底下办差的固然要好好挑选,可跟在二郎身边出谋划策帮着做主拿主意的,更马虎不得。”
他确实很会选人。
昌平郡王府的世子爷,就算没有赵行,赵然一个人带着人去会稽都够用的。
叫他跟赵行一同去,那彰显的是朝廷对会稽学子暴乱案的重视。
而袁道熙嘛。
他若不是个争气的,晋和帝也不会看得上他。
当初千挑万选才选中他做了赵禹的伴读,现如今年纪大了,正值朝廷用人之际,也确实该把他派出去漂漂亮亮的办几件差事,等再回了京城,更好的辅佐赵禹去。
晋和帝深吸口气,神色渐次缓了下来。
户部和刑部两位尚书对视一眼,便已经有了决定。
户部尚书横一步出来,又抢在刑部尚书前头回了话:“臣以为肃王殿下所言甚是有理,足可见王爷深谋远虑,为会稽学子暴动一案思虑良多,才有如此周全之法。
臣附议。”
反正他都说了,刑部尚书也懒得再把这番话拿出来说一遍。
一拱手,说了声附议。
这件事情就当场定了下来。
·
刑部和户部要各自抽掉二十人,于后日随行钦差卫队,往会稽查案。
赵行任会稽大都督,提调会稽郡中一切军政要务,又旨意姜元瞻等人不必着急赶回,留用赵行麾下,押送大军与钦差卫队一道,供赵行差遣。
他是奉旨钦差,又是皇子亲王,晋和帝信得过他,给了他专擅之权,许他便宜行事,可先斩后奏。
这权利给得大,然朝野上下也无人敢有反驳说辞。
散朝后旨意即可就发了出去。
赵行却拉上赵禹一块儿去了福宁殿见驾。
晋和帝只当他还有些别的事情要回禀,或是头一次领了这么要紧的差事,要同他再说些什么。
结果兄弟两个一进了西次间,赵行一点儿都不藏着掖着,叫着父皇,径直就回:“儿臣想带上王妃和裴大姑娘同往会稽。”
晋和帝一听这话,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气不打一处来。
可那脾气一瞬间上来,又瞬间压了下去。
二郎不是那样的孩子。
何况他还拉上大郎一起来。
就算他想要胡闹,大郎也不会纵着。
晋和帝黑沉着脸色,咬了咬后槽牙:“你且跟朕说说,此去查案,是为了还会稽学子一个公道,也是要查清楚事情真相。
你是钦差,是朕钦点的会稽大都督,提调会稽一切军政要务。
你带上女眷一起去干什么?
而且此行路途虽不算顶远,可案子要紧,昼夜兼程耽误不得,这一路舟车劳顿,女郎随行恐怕受不住,你倒舍得带上王妃一起去?”
最后那句话分明就是在阴阳怪气。
赵禹就不接茬了。
本来他是还打算帮个腔,打个圆场的,结果听了这话,就不想说了。
一会儿再把怒火发泄到他身上来。
他图什么呢?
就往后稍稍退了半步,掩唇干咳了一声。
赵行也无奈,抿着唇几不可闻叹了下:“儿臣没有打算跟着钦差卫队一起进会稽。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的进城,要调查会稽官场哪些人是干净的,哪些人不干净,恐怕难如登天。
所以儿臣想微服私访,在会稽郡周边走访一番,说不定收获都还多些。
既然微服私访,带上女眷当然跟真实。
否则突然出现在会稽附近的陌生人,也太招人注意了些。”
第347章 准了
这种事情得两说。
要按赵行这说法,也不是不行。
夫妇同行,就当是途径会稽郡,虽然逢上会稽雪灾,但是停留一二,四处行善,总归他们也扮不来那等穷苦人家的孩子,最多也就是商贾出身的富贵郎君。
他们又出了银子给人家买面买粥诸如此类的。
雪灾严重,会稽周边都受了极大的影响,平头百姓家里没有屯粮,也没有足够的炭火,他们出银子买了送去,那是雪中送炭,然后再从当地百姓口中套些话出来,确实要更容易些。
总比他耗在会稽府衙里,同官场上的那些人软磨硬泡的虚耗着要强得多。
“你就不怕你皇婶和国公夫人生吞活剥了你?”
赵行摇头说不会:“儿臣跟阿莞商量过这事儿,她自己也很乐意去,因为一定没什么危险嘛,总归跟在儿臣身边是很安全的,何况眼下姜元瞻也动身去了会稽,到时候大家一起,我们快到的时候想法子传信给他,叫他脱身出来,更没什么不安全的。
阿莞是心善的人,听闻会稽大灾,学子又暴乱砸了府衙,在家里忧心忡忡了好几日。
一听说儿臣要带她一起去,她满口就答应了,也不怕辛苦的。
昨夜里还嘱咐儿臣,若是今日早朝把事情定下来,叫儿臣务必到福宁殿跟您回禀此事。
一天到晚念叨着,若是要去,得多带些银子在身上。
朝廷的慰抚款是一回事儿,我们若去了,能帮一点就是一点,那是我们的心意。
所以国公夫人和皇婶那边,当然有阿莞替儿臣去说。”
这倒是出乎晋和帝意料之外。
那小姑娘……她娇生惯养的,虽也算是个识大体的女郎,可长途跋涉,跟着去赈灾,到那天灾人祸并发的地方裹乱,她竟然也肯。
晋和帝深吸一口气,转头去看赵禹:“你也觉得可行?”
赵禹这才点头说对:“叫弟妹和裴大姑娘乔装打扮,随行的人也认不出她们身份,等到了会稽再换回女儿身就是了。
原本二郎只说要带上弟妹,儿臣思来想去,她一个人,出门在外总没那么方便。
就算还带着贴身伺候的婢女,可贞乔装打扮起来,侍女都未必能时时跟在身边服侍。
所以才跟二郎说,好在裴大姑娘如今还在京中,把她一并带上也好,姊妹两个互相有个照应的。
而且同行之中有两个女郎,也更不叫人起疑心。”
他又怕晋和帝多出别的心思。
毕竟皇婶先前还专门进宫跟母后抢过人。
他刚在太极殿上举荐了赵然随行,这会儿就说让把裴清沅一起带上,别再叫父皇误会了。
这到底是出去查案子,还是带着人出去游山玩水,培养感情的。
于是又添了几句:“本来带周三姑娘也行,她跟弟妹是手帕交,从小长起来的,但儿臣又想着,她那个性子,总是风风火火的,出门在外或许要吃亏,不如裴大姑娘稳重,还是带上裴大姑娘一起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