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5.第795章 无可遁形
作者:
零点浪漫 更新:2024-01-21 19:58 字数:4091
南海地区的海上诸强当中,也只有西班牙人还没有直接跟海汉打过交道了。他们所掌握关于海汉的信息,基本都是来自于各种民间渠道的道听途说,其中不乏有各种或捧高或贬低的说法,客观可信度并不高。但西班牙人一向在欧洲以高人一等的上国自居,就如同大明在远东的地位一样,根本就不屑去搜集这么一支地方势力的详细情报。说实话如果不是大员港的存在妨碍了马尼拉与大明之间的交易通道,他们甚至连荷兰人也根本不会放在眼中。
高高在上的老爷们都不太关心海汉的动向,就不要指望何塞这样的平民会对这种事情上心了。何塞对于海汉的认知,基本都是来自于大明的商人和水手。而这些人不管是不是与海汉存在合作关系,对其都是敬畏居多,并不会在外人面前过多议论关于海汉的事情,何塞所能了解到的信息也基本都是流于表面。
何塞在此之前只知道海汉在大明的福广两省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并且其麾下的私人武装似乎也相当厉害,因为南边的荷兰人就曾经在其手中栽了大跟头。但这些事都跟西班牙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至少在他被掳来这里之前是这样的。
随着何塞警觉性慢慢的降低,金鸣的问题也越来越直白露骨:“鸡笼和淡水的两座城堡,城防状况如何?驻扎有多少士兵?各自装备了多少火炮?”
何塞虽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妥,但想想先前所受到的威胁,还是觉得眼下让自己活命更为重要。毕竟就算自己拼了命把这些答案烂在肚子里不说,萨尔瓦多城里也没有谁会因此而对自己心怀感激。要是自己的死讯传回去,当局第一件事大概就是将铁匠铺充公了,并不会有谁在意一个小铁匠的生死。
相较于崛起时间不长的荷兰,老牌海上帝国西班牙对于海外殖民地据点的建造和运作具备更为丰富的操作经验,他们在台湾岛北部所建的两处据点都有比较完备的防御体系,驻扎了职业军队,并且都装备一定数目的远程火力。
按照何塞所交代的情况,仅新建的淡水据点内,就装备了八门12磅火炮和四门3磅小炮,驻扎了两百名士兵以及约一千名移民——其中大部分是归附于西班牙然后移民至此的南洋土著。而何塞之所以会对这些情况如此了解,正是因为他的特殊身份。淡水据点这些火炮所使用的炮弹,大部分都是在本地浇铸,而完成这个工作的人正是何塞。至于火炮枪支的日常维修维护,也基本都是他的工作范围,就算不去刻意打听,何塞也会很了解据点的相关军事情报。金鸣当时下决心要将何塞带回澎湖,也正是考虑到了这方面的因素,而之后的进展也充分说明了金鸣这个冒险是很有价值的。
经营时间更长的鸡笼港萨尔瓦多城在防御方面的实力比淡水据点更强,仅12磅炮就多达14门,3磅小炮有8门,另外还有两门24磅大炮。此外以鸡笼港为驻地的西班牙武装船队还有六艘战船,共装备了火炮四十余门。当地有西班牙陆军约五百人,海军约三百人,多个族裔组成的混合协从军约三百人,总兵力过千。而当地如何塞这样的普通百姓,也才不过三千人上下罢了。
要在海外据点维持人口比例如此之高的驻军规模,就算是富甲一方的海汉也不会很轻松。澎湖因为海汉接手后的开发时间尚短,常驻人口不多,本地的驻军比例已经算是相当高了。但如果算上移民基地的人口,驻军所占比例其实也才堪堪占到两成,这个数字远远低于鸡笼港的西班牙人口结构。而且澎湖基地有相邻的福建可以源源不断地输入补给,而鸡笼港的西班牙人却只能指望着两千多里之外的马尼拉不定期地的后勤补给。这样高的军队比例,仅靠本地的产出肯定难以维持,也就难怪西班牙人到后来会削减驻台湾岛的军队规模和军费开支了。
单从驻军规模来看,西班牙人在部署防御力量方面的投入无疑大大强于南方的荷兰同行。也难怪荷兰人早两年多到台湾岛建立据点,却一直都没能把自己的对手从岛上驱逐出去。如果要硬碰硬的话,单凭荷兰人在大员港的武装力量肯定没办法攻克西班牙人的据点,就算明知是眼中钉,荷兰人也只能忍着装做视而不见。海汉介入福建事务之后,荷兰人更是顾不上处理跟西班牙人的矛盾了,毕竟双方在多数时间内还保持着相安无事的状态,而海汉显然不是那么好打发的对象。
但西班牙人大概还没有对海汉产生类似这种程度的戒心,哪怕他们中的高层也知道海汉在近几年的一些战绩,毕竟板子没打在自己屁股上是不会知道疼的,当初荷兰人在挨揍之前,也没有真正把海汉当作势均力敌的对手来看待。
金鸣颠三倒四地把军情相关的问题问了好几遍,以确认何塞每一次说出来的数据都是相同的,避免被他用临时编出来的情报唬弄自己。而何塞作为一名铁匠,真正能了解到的军事情报也仅限于这种程度了,想要再细问他某指挥官的作战风格,大概也问不出个一二三来。
当然何塞的情报价值可不仅仅只体现在军事方面,杜荣和金铭可是打算要好好把握这么一个得来不易的西班牙活口,把他脑子所知的信息全都给掏出来。这将极大地有助于海汉了解这个时代西班牙社会的实际状况,以及今后与西班牙人打交道的态度。
“干得不错!”钱天敦在离开之前用力拍了拍金鸣的肩膀,这个小小的动作让他不禁感到受宠若惊。
“为执委会服务!”金鸣条件反射地一个立正,口中大声应道。
对于军方来说,何塞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意外收获,原本可能还要花费许多时间精力去搜集的情报,通过何塞就已经拿到了第一手的资料。这对于军方接下来制定对付西班牙人的作战方案,肯定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高桥南是在训练场上接到了钱天敦召见他的通知,将手头的事情交给自己的副官后,高桥南赶紧来到钱天敦的办公室报到。
“你来跟我一起参详一下,看看这个地方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攻打比较好。”钱天敦招招手让高桥南到办公桌跟前一起查看摊开在桌上的地图。
这份地图是台湾岛北部的一比十万的卫星图,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淡水河入海口,以及分列于淡水河东西两岸的阳明山和观音山。
“今天安全部送来了一个西班牙人,据他的交代,除了鸡笼港之外,在这个位置还有一个西班牙据点。”钱天敦说着将手指向淡水河入海口的附近的江岸:“这里有一处叫做圣多明哥城的城堡,大概有十来门炮,两三百驻军。”
“将军的意思是……我们要攻打这里?”高桥南跟随钱天敦已经有好几年,对其做事风格再熟悉不过。这么突然地拿出一张地图来做战术推演,很显然是他已经对这个地方动了心。
钱天敦点点头道:“没错,台北不比大员港,我们可以暂时放荷兰人一马,但台北地区是我们必须要直接拿下的目标区域。至于这个功劳,我不想分给别人。”
“卑职明白!”高桥南兴奋得连连搓手。对他而言,带着武装到牙齿的民团军跟台湾岛上原始武装的土著人打仗,实在没有什么快感可言。相比之下,反倒是西班牙这样有实力的对手会比较有意思。
高桥南仔细审视了一下地图,然后问道:“请问将军,这个城堡距离江岸有多远?”
“也就一两百米的距离,这要看具体时段的潮汐影响。不过我们可以拿到更详细的情报,这个环节不是问题。”钱天敦应道。
圣多明哥城的位置距离入海口海岸线仅仅一公里多,海水潮汐涨落对于城外的码头也有一定的影响。正常停靠的船只倒是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如果是要执行登陆作战之类的军事任务,那就必须要把这种不可控的因素给考虑进去才行。否则海军到了岸边才发现靠不上去,那就很尴尬了。
高桥南在心头估算了一下地图比例,然后说道:“这里的河面至少有三里宽,吨位最大的威严级战舰也可以比较轻松地在河面上调转方向。我认为可以让舰队直接从河面上对城堡进行火力压制,以掩护步兵登陆。”
海汉的两栖作战科目当中,舰载炮火掩护步兵登陆是最基本的一项内容,特战营也毫不例外地多次演练过这套战术。不过要使用这套战术有一个必须的前提,那就是舰载火炮的射程足够远,否则如果就只能打个一两百米远,那登陆部队根本没法完全展开队形,火力支援搞不好就变成了对自家部队的火力覆盖。而同时代的舰载火炮一般射程都比较短,这一方面是因为海上作战没办法保证射击的精度,光是射程远也未必能提高命中率,反倒是火炮造价会大大升高,另一方面是船上的火炮甲板空间有限,如果炮身太大,在狭窄空间内的部署和操作都会增加不少难度。
所以要指望那些在海上接近到百米内甚至更短距离才能开火的舰炮实施对陆火力支援是不太现实的事情,这种战术也就只有武器上拥有巨大科技优势的海汉民团才能玩一玩。西班牙人修筑这处据点的时候大概也没有想到,这个世上竟然会有人采用这种战法来对陆发动进攻。在这个距离上海汉的战舰完全可以在岸边下锚,以比较稳定的姿态对城堡发动炮轰。像威严级这样的大船,单舷的火炮数量就比防守方的火炮总数还多了,二十多门炮的轰击足以对城堡形成一道弹幕,而这还没有算上陆军登陆的炮火在内,可以在火力上比较有效地压制住对方。
“继续说。”钱天敦用眼神给予了下属肯定,并鼓励他继续说出自己的想法。海汉民团目前并不缺少基层兵源,但对于高级指挥人才的需求还是存在着缺口,大型战役往往需要穿越者亲自指挥到连排一级才行。现在参与作战的兵力规模有限,问题还不是很大,要是以后逐鹿中原,动辄几万人的兵力投入,难道那时候还要完全依靠穿越者来对基层作战单位进行指挥吗?显然培养归化民军官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而钱天敦也很乐于利用这样的机会,锻炼一下自己的亲信军官对于战局的推演能力。
“只要陆军能顺利登陆,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高桥南继续说道:“陆军火炮的射程和精准度肯定都远远超过西班牙人,24磅的陆军炮在两百米距离上应该也能不费力地轰开城堡的大门。除了投降之外,我想不出守军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出路。”
“那如果城中的防御力量增加,又或是外围有来自陆上的援军赶到呢?”钱天敦打算考一考高桥南。
“那就暂时放弃攻城,执行围点打援的战术。”高桥南立刻便应道:“这一带的地势都很平坦,援军要嘛入城死守,要嘛就只能退到足够远的安全距离上去,眼睁睁地看着我们一点一点把这个城堡轰成渣。当然要是他们打算凑上来堵炮眼,那我也不会介意多开一点杀戒。”
钱天敦笑道:“这份地图我暂时交给你,你回去做一个更详细的作战计划给我。我给你五天时间,要求作战时间不能超过两天,投入兵力不能超过澎湖现有军力的三分之二,并且要附上相应的后勤供应计划。能办到吗?”
“坚决完成任务!”高桥南毫不犹豫地大声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