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慕林 第186节
作者:Loeva      更新:2024-03-23 14:45      字数:9130
  听到谢慕林的问题,谢谨昆没有回答,反而不好意思地低头羞涩一笑,脸都红了。
  文氏与谢琉两位做长辈的却都露出了欢喜的笑容来,前者告诉女儿:“你嫂子有好消息啦,元宵节时就觉得身体不适,节后请杜老大夫亲自诊脉,才知道是有了。他们夫妻一直没有孩子,如今总算有了喜讯,全族上下都为他们高兴呢!也正因为你嫂子体弱,经不起这一路上的颠簸,你大伯娘就没许她跟着我们回京,要留她在家里休养,说是等孩子满月了再回来也不迟。正好你昆哥也要跟着我北上,你嫂子回了京也无人照料,还不如留在家里稳当。杜老爷子高兴得不得了,说要亲自为她调理身体,好让她生个大胖曾外孙出来呢!”
  谢慕林忙向谢谨昆道喜:“恭喜昆哥了,这可真真是大喜事!”
  谢谨昆作揖道谢,满脸的笑容掩都掩不住。
  谢显之与谢映慧也恭喜了他,屋里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人人都不由得露出了笑容来。
  谢慕林便问文氏:“娘,那我们几时出发北上呢?订好的船具体是哪一日出发?昆哥只怕需要多点时间打点家里和铺子里的事呢。”
  文氏顿了一顿:“我们明日就要上船了,只是……好孩子,这一回娘不能带你去。”
  谢慕林一怔:“什么?!”
  第619章 难处
  谢慕林万万没想到,会从母亲文氏嘴里听到这么一番话。
  文氏怎能不带她去北平呢?是觉得有谢琉与谢谨昆陪同就足够了吗?可这两人,一个是隔房的小叔子,一个是隔房的侄儿,都是青壮男子,哪怕都是亲眷,在许多事情上也会不方便吧?谢慕林不认为文氏的身体素质与社交技能可以很快应对好北上北平以及到达北平后面临的总总状况,有她在身边,还能帮着出出主意,至少路上也有个照应吧?
  无缘无故的,文氏为什么不愿意带她?
  谢慕林问:“是舱房不足吗?我并不娇气,跟丫头挤在一处也没什么。反正先前听毛掌柜说过了,娘订的船走得特别快,十几天就能到沧州了。我也不是没有经历过苦日子的人,这种事难不倒我的。”
  文氏苦笑道:“舱房确实有些不足,但也不是完全没办法挤出地方来。我不想带你去北平,是因为……”她顿了一顿,“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弱的弱……我是因为实在放心不下老爷,才急着赶去北平的。可若是连你都跟我走了,家里那一大摊子事儿,可交给谁去呢?!”
  文氏考虑得非常现实,如今三房的情形,没有一个能压得住场、管得了家的人留守湖阴老家,一定会乱套的。
  且不说谢老太太那脾气,一旦有机会掌控中馈大权,一定会忍不住作妖的。她又素来与族人不和,尤其与宗房、二房的两位妯娌势同水火。那两位老太太有可能不愿意跟她一般见识,但她若是说话管用了,会忍住不去挑衅么?文氏可不乐意看到好好的宗族内部又起波澜。
  再说,谢老太太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去年下半年先是大病了一场,差点儿连命都丢了,虽然如今已经调养过来了,但冬春换季的时候,身体也有些不大自在,还染了两日风寒。眼下她吃药及时,已经没什么大碍了,可由于她一向是个任性的,又不懂得真正的养生之道,倘若没有人管束,天知道哪一日又因为胡来而害自己病倒了?
  文氏自个儿都不敢说能劝得住这位婆婆,至于谢老太太身边侍候的珍珠与何婆子,就更加管不住主人了。但文氏认为自个儿的闺女对老太太颇有办法,有她在,谢老太太应该出不了大乱子。
  除了谢老太太这位祖宗外,文氏还有其他顾虑。
  家里几个男孩子,老大今年要守孝,错过一年县试,但明年肯定还要再下场的,若还要南北两边来回地跑,就太辛苦了,身体未必撑得住,也没办法专心功课;老二今春下场,县试结果已经出来了,考得了案首,接下来的府试、院试很有希望顺利通过,自然不可能放弃大好时机,随母亲北上;老三年纪还小,性子也跳脱,刚刚与人合伙开了铺子,做生意的兴趣正浓,但学业也不能荒费了;老四体弱,换季时就已经病了一场,连族学都没法去了,只得无奈告假。
  文氏掩下了关于谢老太太的种种负面评价,无奈地对女儿说:“小四的身体实在是太虚了,这几个月虽养得不错,可病了一场,便都白费了功夫。为了照顾他,你琴姨娘也不敢跟着我北上,四丫头更是天天围在她弟弟床边帮着照看。我若不是实在放不下老爷,原是不该丢下生病的孩子,径自出远门的。如今实在没办法了,只得托付给你。好孩子,你一定要替我好好照看家里人才行。”
  谢慕林还真不知道家里出现了那么多病人,听起来也确实是需要有人回去镇场子。
  谢老太太的性格和处理方式都不适合;宛琴有孩子要照看,而且她那小心思小手段,若真掌控了管家大权,也不知会生出什么事来;谢映慧就从来不是擅长管家的人,又是大小姐脾气,更兼人生地不熟;谢映容就更不必提了,她也就只会耍耍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给自己谋个好姻缘而已;谢映芬年纪太小,又有弟弟要照看。
  这么一想,可不就只剩下谢慕林能指望了吗?
  族里虽然还有许多长辈可以依靠,但二房宋氏顾虑到谢老太太,是不会愿意插手三房庶务的,自己也有女儿外孙和书院事务要忙;宗房的涂氏、杜氏婆媳就更不必提了,一族宗妇,本就忙得不得了,哪里还有空去管三房的琐事?能偶尔过来问一声,关照关照,就已经是极限了。
  谢慕林越想越觉得自己似乎真的不能走,反倒是谢璞那儿,有个文氏过去照看,再多添几个下人,也就差不多了,没有她帮忙也无妨的。
  文氏这时又再添上一句:“你嗣祖母的身子只怕也不大好呢。元宵节后,扬州那边来了信,也不知道杨大老爷都在信里说了些什么,二老太太从那之后就十分不自在。我临出发前去辞行,就看到她躺在床上,无精打采的样子。你梅珺姑姑说,这是她老人家犯了心病。就算请了杜老爷子来诊脉开方,也说要她自个儿先想开了才行。虽然你梅珺姑姑与淳哥儿、沅姐儿都在二房住着,但我们这一房也不能完全不管二老太太呀。你哥哥要准备科考,不好分心。你回去了,还能替我与老爷尽一份孝心。”
  谢慕林叹了口气:“娘不用说了,我知道事情轻重。我会陪着大哥大姐三妹一起回去,把家里照看好的。你就放心吧!”
  文氏红着眼圈,拉住女儿的手道:“好孩子,我就知道你一定能明白娘的难处。你放心,等老爷那边无事了,你哥哥们也考得了秀才功名,我们一定会打发人来接你们去北平团聚的。”她看向谢显之与谢映慧,“到时候我们一家老少,都在北平团圆,再也不会分开了!”
  谢显之笑着点头应是,谢映慧有几分心事,笑得就有些勉强了。不过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对她的过往一无所知,只要没人提起她的生母曹淑卿与其新欢方闻山,似乎也有几分值得期待?
  既然拿定了主意,谢慕林也就不纠结了,直接进入了角色:“娘,老太太和四弟是得了什么病?可曾请了杜老爷子去看诊吗?”
  文氏叹道:“老太太不愿意见杜老爷子,我只得请了杜二爷出面,只是小风寒,并没有大碍,但老太太体弱,去年大病又伤了元气,因此需要仔细调养才行。杜二爷开过方子了,只要老太太起居饮食都安排妥当,按时吃药,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的。至于小四……”她摸了摸袖子,“四丫头写了信,详细说了小四的脉相、病情与开的方子。我没带在身上,回头就找出来给你。她还说,从前在京城习惯了请一位大夫给小四开补药的,小四吃得不错。若是你方便的话,帮忙找那位大夫再给小四开几个补身的方子就最好不过了。”
  谢慕林苦笑道:“既然我不用跟着你明日就出发北上,自然是方便的。娘一会儿吃完饭就把信给我吧。我叫人打听那位大夫去。”
  第620章 安抚
  蔡老田家的来报,说午饭都备好了,问是不是要立刻摆饭?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文氏连忙吩咐下人摆桌,又请谢琉与谢谨昆入座。谢慕林去帮忙指挥丫头婆子们上菜,谢映慧瞅了个空,凑到她身边小声道:“我这么说你可能有些不大高兴,但听说你能跟我和哥哥一块儿回老家,我心里还挺欢喜的。”
  谢慕林怔了怔,转头看她。
  谢映慧小脸微红,翘起下巴道:“你可别误会,我不是说跟你特别亲近,所以舍不得跟你分开,而是……你好歹是我自家手足,从小儿一块儿长大,天天见着也熟悉。去了乡下陌生地方,举目望去全都是陌生人,有个熟人陪在身边,总是令人安心些。虽说哥哥也在,但他是男子,不可能时时陪在我身边的。等我去见那些婶娘姐妹们的时候,岂不是要孤立无援?这么一想,我心里……就有些慌张。”
  谢慕林闻言笑了:“大姐不必慌张,虽然你从小到大都没回过老家,也没见过老家的族人,但我去年回去时,何尝不是如此?大家都很和气亲切,对爹爹的孩子都很关心,所以你不必担忧。你也别把他们当成是陌生人,只当是从未谋面的亲人就好。我们本来就是一家子,往上数一百来年,都是一个祖爷爷,身体里流着同样的血脉。这么一想,你心里会不会觉得比较有亲切感?”
  谢映慧若有所思:“说得也是……都是谢家本家的族人,哪怕血缘有远有亲,却与我一脉同缘。想想当初我跟曹家那些庶房的族人见面,都能与他们和睦相处,维持表面上的礼数。没道理遇见血缘更近的本家族人,反而慌张起来。”
  谢慕林张张嘴,很想解释一下,亲缘关系不能这么算。谢家族人虽然与谢映慧同样姓谢,但好几房人都已经是远支亲戚了。曹家那几个庶支却都是已故承恩公的亲子,论起来都是谢映慧的亲舅舅呢。感情远近是一回事,论血缘他们却比大部分谢家族人都要近得多。谢映慧这种想法无疑是错误的。
  但这种纠正似乎没什么意义。谢映慧现在正怵谢家族人,让她对族人感情上更亲近一些,也是好事。反正曹家的人对她也没几分真感情,何必反驳回去呢?
  谢慕林闭了嘴,笑笑不说话,继续指挥着人上菜。
  谢映慧又凑了上来,小声再问:“族里的人是不是都认定你娘……二太太才是父亲的原配正室?他们是不是都不喜欢我母亲?会不会……见到我是母亲的女儿,便对我……不以为然?他们会不会当我是出妇之女什么的……”
  谢慕林叹了口气,好笑地对她说:“大姐,你担心什么呀?你看别人有对大哥如何吗?他又何尝不是你母亲的儿子?放心,爹爹是兼祧了二房与三房的香火,我娘是二房这边的原配不假,你母亲原也顶了个三房媳妇的名头,是老太太的正经儿媳呢。我娘不是,我娘的婆婆是二房的二老太太。不过如今你母亲自请和离,所以三房没了主母主事,族里就做主,叫我娘暂时负责三房中馈,奉养爹爹的生母。
  “二房的姑母如今带着儿女与夫婿析产别居,正住在家里,因此中馈庶务不必我娘打理,但是名份上还是分得很清楚的。我和二哥是二房这边的人,跟你和大哥名义上是堂亲,并非亲手足呢。族人也认得分明,又怎会把你与大哥当成什么出妇子女?和离又不是休妻。”
  谢映慧稍稍安心了些,不好意思地笑笑:“那我回头问哥哥去。”她从未回过老家,心里难免会没底。
  谢慕林也知道她心结所在,并不多言。反正现在自己不会随方氏一同北上了,回程路上坐船走运河,旅途无聊时,有的是时间可以跟谢映慧谈心。
  一顿简单而和睦热闹的午饭结束了。谢慕林早吩咐人打扫好客房,预备谢琉安顿歇息。谢谨昆则直接告辞而去。离家这么久,他心里实在惦记得很,还想着要把行李重新整理一下,收拾些春夏两季的衣裳,预备去北平后穿呢。妻子计氏留在老家没有跟来,他又不惯做这种事,恐怕要忙乱一番呢。
  谢显之与谢映慧陪着谢慕林一道将文氏送回住处,便很有眼色地告退了。谢慕林帮着善姐服侍文氏更衣、通发、洗漱,又替母亲备下了助消化的热茶。
  等到文氏终于可以在罗汉床坐下,倚着引枕闭目休息的时候,她面上的倦意已经完全无法掩盖了。她几乎立时就要睡过去。
  谢慕林虽然很想跟母亲说说话,但见她这般疲倦,倒也不好再打搅她,便轻声吩咐翠蕉去取张锦被来,给母亲盖一盖。
  文氏这时却又睁开了眼,温柔地看着女儿,微笑道:“不必忙活了。我只是闭目养养神,并没打算睡下。这么久不见了,我还想跟我的好真姐儿说说话呢。”
  谢慕林笑着从翠蕉手里接过锦被,盖在母亲身上小心掖好:“你盖着被子也不妨碍聊天。反正明天你才出发北上呢,我们母女俩今天还有时间可以聊的。你已经很累了,先歇一觉,养养神再说吧!”
  文氏摇摇头,笑着拉住女儿的手道:“你哥哥今年县试考得了案首,娘心里实在是高兴得不得了!书院里的先生们都说,你哥哥底子打得好,这大半年又用心攻读,不但县试得了案首,接下来的府试也是很有希望的!先生们不会平白无故抬举他,府里的学子,都有哪些是格外出众的,他们定然心里有数。既然他们说你哥哥有望再得一个案首,那定是有把握的!”
  倘若谢谨之府试也得了案首,到院试时再争得头名,那便是妥妥一个小三元了!湖州府已经多久没出过这样的殊荣了?当年谢璞也没这个风光呀!文氏想想都觉得兴奋。
  她小声对女儿道:“说实话,我心里还有几分庆幸,显之今年为了守孝,未能下场。你哥哥总说长兄的学问不逊色于他,若是显之今年也下场,你哥哥未必能考得这样的好名次呢!”
  谢慕林心里也为胞兄高兴,可他也不过是得了一个县试案首罢了,文氏明显有些激动了,她不得不安抚住母亲:“娘,这些事咱们在心里想想就好了。哥哥只是县试考得好,后头两场还未考呢,我们别想太多。万一叫人知道,岂不是误会了哥哥是个轻狂人?”
  文氏忙掩了口:“好孩子,你说得是。你哥哥也很镇定,说区区一个县案首算不得什么。外人听了,都夸他是个谦逊的君子。与他相比,我这个长辈反倒显得轻狂起来,没有你哥哥稳重呢。我再不会这么说了,省得叫显之与慧姐儿听到了,心里不痛快呢!这两个孩子本就过得不容易,我怎能叫他们难过?”
  第621章 母女
  文氏其实就是心里太高兴了,偏偏当事人儿子表现得无比淡定,竹山书院从前也出过好几位县案首,全书院师生外加二房众人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若她太过欢喜,倒显得不稳重了,因此一直按捺下来,直到如今见到女儿了,才在私下里显露几分。
  谢慕林欢喜过后,劝了她几句,她自己也平静下来了,还想到谢显之身上:“显之的学问不比谨之差,若是他明年下场,也能得个县案首,甚至是小三元,那我们谢家就顶顶体面了!别说是湖阴县了,就是湖州府,也没几家人有如此出色的子弟呀!”
  谢慕林也有同感,还说:“大哥在京城期间一直没丢下功课,每天都很用功地读书,还向焦银台请教学问呢。他明年下场,定能考得好成绩的!还有四弟,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只是身体弱些罢了,好生养上几年,将来说不定也能在考场上发威,那我们家就有三位才子啦!”至于老三谢徽之,她也就不指望了,他原也不是读书的料子。
  文氏也想到谢徽之了,叹了口气:“小四很乖巧,只要他的身体能养好,我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倒是徽之……他在别的事上分外聪明,与人交往相处时特别伶俐,不知怎的,偏偏在功课上不用心。我也没别的指望了,只要他能考得一个秀才功名,不是个白身,他想干什么,我都随得他去。反正他们兄弟情谊深厚,做哥哥的总会照应好弟弟。”
  接着文氏又跟女儿说了些老家的情况,元宵节后族里都有些什么大事,哪些人生病,哪些人离乡返程,又有哪些人家定下了婚期。比如宗房的嫡长孙女谢英莲,正月里得亲戚牵线,相看了一家富户的子弟,双方感觉都不错,有意继续接触下去。若没有意外,兴许今年夏天之前,她就会定下亲事,明年就该出嫁了。文氏不在家,谢慕林回去后暂掌中馈,还得预备着一应礼节上的事,不能有所失礼才行。
  另外还有前往金山卫任职的两位年青族人,未能回乡过年,但节后也都托人送了家书回来报平安,告诉族里,他们新得了什么职位,是何等品阶,即将出任什么职务,等等,还请族人帮忙照应他们的家人。这两人因是三房牵线搭桥,推荐过去的,也不能把人丢下不管了,肯定还要维持联络,对他们的家人也要多加照看。这种事通常是谢谨之在处理,但他眼下忙着备考,有什么事就需要让谢显之出面了。文氏希望女儿能好好跟他沟通明白。
  再者,还有谢慕林先前提过要求的,想要找从前文家作坊辖下的匠人们帮着打制些东西,文氏也把人给联系上了。当中除去有一人已经年迈去世,两人上了年纪实在不便挪动以外,其他人都很高兴能重新为旧东家服务。文氏已经在湖阴县城边上寻好了一处宽敞的宅院,预备安置他们。她如今忽然要北上,事情只做了一半就不得不丢开手,谢慕林回去后,就得替母亲善后。
  文氏对谢慕林道:“你从前只是跟在我身边帮忙打打下手而已,从未独力掌管一家中馈,更别说还有这许多琐事了。但幸好如今咱们是在自家地方,日常打交道的都是自家族人亲友,便是你有什么错漏之处,长辈们也不会跟你计较的,正适合你练手。我知道我的真姐儿是个聪明能干的孩子,你只管放手去做,有什么不懂的,就去向你嗣祖母、梅珺姑姑或是大伯祖母、大伯娘她们请教,哪怕是族里别房的伯娘、婶娘、嫂子们,也会愿意指点你的。你别害臊,只管大大方方地问人就是,出了错也不怕。”
  谢慕林感觉到了压力,但同时也有了动力。这是她从未遇到过的挑战,想想她都忍不住要兴奋起来了:“娘就放心吧!一切都交给我!”
  文氏见女儿并点没有退缩,反而是兴致勃勃、迎难而上,心里也十分欣慰。这就是她的女儿呀,比她可勇敢多了呢!倒是很有几分丈夫谢璞的风采。
  想到丈夫,文氏又露出几分忧色来:“老爷受伤的事,我听老毛说,你们都已经知道了?是从哪里打听到的消息?虽然老爷在信里说他没有大碍,只是受了点伤,行动不大方便,叫我们不必担心,可我就怕他是报喜不报忧,故意把自己的伤往轻里说。虽然我明日就能出发北上,若是顺利,不用一个月就能见着他,但毕竟还有一个月呢!天知道他这会子伤得如何了?若你们有确切的消息来源,就多告诉我一些,让我也安安心。”
  谢慕林就把萧瑞在信里写的内容告诉了她,连谢璞遇袭时的细节也不例外,同时,也把谢映慧意外被生母骗走,并探查到袭击谢璞之人的幕后真凶等事,全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文氏。
  文氏听得面色煞白:“竟然是方闻山指使的?!何至于此?!他既然已经与曹氏终成眷属,也没有被贬斥到底,反而能回到陕西都司安安稳稳地做着将军,那就该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才是,何苦再去招惹那些祸事?!他从前之所以帮着曹家害人,不就是为了能与曹氏双宿双栖么?如今夙愿得偿,怎的又不知道珍惜起来?!”
  谢慕林耸耸肩:“谁知道呢?也许他还没娶到曹氏之前,想的是曹氏,其他的都可以放弃;但等他娶到曹氏了,又开始觉出权势利益的好处来,想要再往上爬。他毕竟是曾经靠着自己的能力,爬到帝王心腹、禁卫统领这等高度的人,怎么可能甘心重回平庸,甚至被人耻笑轻视呢?没点野心和手段,他在之前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文氏叹了口气:“人心总难免会贪婪……倘若他娶到曹氏后,便安安分分过日子,再不沾手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未必不能富贵安祥过一生。就算他那好友真知道他什么机密之事,想要救他好友的人多了去了,不差他一个,他又何必抢这个先?结果如今他反倒惹下了更大的祸事,燕王殿下只怕没那么好糊弄,他将来的日子不好过了,又叫曹氏如何是好?”
  难不成曹淑卿这个女人,这辈子就真的命中带衰,无论嫁给哪一个男人,都难免要面临抄家入狱的灾难么?只是上一回谢璞出事,是曹家主导,她还能在娘家庇护下安然脱身,甚至卷走谢家巨财。这回方闻山再出事,是自己找死,曹家未必会出手帮忙,就算出手了也有可能会面临二皇子与林家一方的刁难,曹氏是否能再一次逃脱罪责,还真是未知之数呢。
  文氏低声嘱咐女儿:“若真有那一日,我在北平会尽快写信给你,你想法子瞒着你大哥大姐些,别让他们太担心难过了……我想曹家再怎么不喜曹氏,也不会任由她受人搓磨的,至不济……也就是接回来塞进庵堂里修行罢了。”
  谢慕林领会地点点头。
  正事说得差不多了,文氏又忽然问:“那位萧家小哥,怎会给你写信来呢?”
  第622章 坦白
  谢慕林轻咳了两声,有些不自在地摸了摸鼻子。
  有时候谎话说得多了,就显得没那么难出口了。只是她真的有必要在萧瑞的问题上一再说谎吗?哪怕是在最亲的母亲面前?
  萧瑞都已经在自己的亲友间把这件事广而告之,除了他的父亲和嫡母、嫡兄等一众看起来就跟他不大亲近的人以外。谢慕林虽然觉得他有些口无遮拦,但内心未尝没有窃喜,感受到了他对自己的重视。如果她总是在亲人面前掩饰自己与萧瑞的关系,好象完全否定了他的角色一般,好象有些不大厚道吧?将来萧瑞总会上谢家来提亲的,万一到时候,自家父母因为不清楚内情,只凭外在的条件就拒绝了他,那怎么办?
  谢慕林犹豫了一下,便把心一横,小声对文氏道:“娘,你知道萧瑞除了在大理寺做过官差,领着咱们去探望爹爹以外,在湖阴时也跟我们家有往来吧?他还跟三弟交好。”
  这事儿文氏当然知道,她还挺高兴的呢:“当然啦,他还在咱们家老宅里住了好些日子呢,特别客气。先前他不是把几十个杭州来的人也安置到老宅去了么?因着你们兄妹都说,那些人的消息不方便外泄,一应日常供给都是咱们家出的。虽然萧家小哥有拨银子过来,但明面上还是走的咱们家的账呢。我既然掌着家中中馈,这种事怎么可能瞒得了我?”
  谢慕林点点头:“这就是了。他与我……我们家来往得不少了,平时接触也挺多的。大哥二哥还有三弟都与他相处得挺好,觉得他这人跟传闻中的纨绔形象差得很远,后来还知道了他的许多难处,他在外头的坏名声,多少是被家中嫡母坑的,对他也有几分同情。别看他好象跟三皇子挺亲近的,实际上三皇子没几分真心。他也不想再在京城蹉跎岁月,依靠三皇子和家中嫡母嫡兄挣前程,所以去年就从家里脱身出来,去了金山卫当差。紧接着,今年年后,他又谋到了北方的军职,想办法越过他父亲萧将军,把自己弄到边军去了。他说……只要他能在边疆立下军功,将来他就再也不用看家里或三皇子的脸色了。”
  文氏听得感叹万分:“在大理寺牢狱里初见他时,我就觉得他这孩子跟别家纨绔子弟大不一样。哪怕是受人夸奖的那些出色的高门子弟,也不如他脚踏实地。明明是皇亲国戚,还跟三皇子相熟,但官差他做得,卫所的小军官他也做得,一点架子都没有。剿匪时他跟其他人一块儿杀敌,受了伤也不在乎。边疆虽无大战,却时有小冲突,还是会死人的,他也义无所顾地去了。就冲他这志气和胆识,我知道他是个极好的孩子!”
  不知怎的,听到文氏这般夸奖萧瑞,谢慕林心里就怪高兴的:“娘也觉得他不错吗?那……如果将来这个极好的孩子上门向爹爹和你提亲,你们会不会答应?”
  文氏愣住了,旋即反应过来,猛然坐起了身体:“你说什么?!”
  谢慕林微笑着将她轻轻按回引枕上:“娘别担心,我跟他清白得很,没有做什么违礼的事。我也不是象三妹妹那样心存妄想,就成天想着要如何讨好萧家人,企图嫁给他。我只是……很意外地似乎得他另眼相看。去年他离开湖阴前,就问过我,是否能给他一个机会。倘若将来他果真能在边疆立下军功,在军中混出个样子来,就会上门向爹爹提亲。到时候我如果不讨厌他的话,他请我不要拒绝他。我当时挺吃惊的,没想到他会生出这样的想法来,但他看起来很有诚意,我实在是没办法拒绝。”
  文氏瞪着女儿,半晌才挤出了一句话:“你竟然……一直瞒着我?!你哥哥他们呢?还有徽之,他们知道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