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编剧发家致富 第79节
作者:
远上天山 更新:2024-04-27 15:59 字数:4961
“好奇+1,我推还没和小林合作过呢。”
“哈哈哈这时候就希望来个类似《后宫》的剧本,能一下子塞几十个演员的那种。我推只是个小透明,当时面《后宫》没面上,她现在提起这事都很后悔。”
“后悔+1,而且楼上你是面过《后宫》的,知道我家演员是什么情况吗?当时《代号11》剧组找过他的,可他经纪公司觉得这剧没什么大气候,给他接了别的剧,谁提起这事不气?我家演员现在还在糊剧里打转,一提这事就后悔得不行。”
“想看的题材太多了,不过我已经发现了,只要是小林写的剧本,什么题材我都能接受。”
“济啊,别偷懒了,快出来干活,看到观众老爷们期待的眼神了吗?”
弹幕话题越跑越偏,从演员机遇偏到了题材盘点,不过林济的每一部剧都被拿出来大肆讨论,结论是,演员只要能在林济剧里扮演重要角色,红是早晚的。
聂鸥分析了一下林济之前写过的剧本,有谍战剧、年代剧、穿越剧和宫斗剧,不出意外的话,下一个剧本应该不会重复。
聂鸥自己偏向悬疑探案类,她有年头没看到这一类型的剧集了。
大江卫视和青蓝卫视两家主力一线卫视很少拍摄这一题材,而星洲卫视每年播出的题材虽杂,却同样不青睐这一题材,悬疑探案类相对比较烧脑,这注定了它的受众很集中,虽然称不上小众,可和青蓝、大江卫视主流的题材相比,也不算是大众题材。
一线卫视不肯拍,二线卫视拍出的质量却参差不齐,偶尔能出两部精品,绝大多数却只注重氛围渲染,力图把观众吓个半死,而推理逻辑——零。
不过聂鸥清楚,她不能对林济要求太高,在她心里,林济是很全能的那类编剧了,任何题材的剧本都能驾驭得很好,然而悬疑探案类剧本对逻辑的要求很高,案子本身必须很有吸引力,还要给观众刺激感。
至少,在一个案子破完之后,观众不会产生“就这?”的感觉。
想到这里,聂鸥默默打开平板,去搜古早的悬疑探案剧看。
在她小时候,可看的卫视没有现在这么多,卫视间的竞争也没有现在这么激烈,她只要换一个频道,不管在播的剧她感不感兴趣,那些剧基本都是精品,现在则不同,她能把遥控器从大江卫视按到其他二线卫视,却找不到一部能让她提起兴致的剧集。
这几年她翻来覆去看林济的剧,《代号11》和《百归记》她看得最多,是为了陈橙看的,但只要《后宫》重播,她只要有空必然会停下来看。
她希望林济一年写一百部剧,精神食粮这种东西,当然要越多越好。
……
参加完飞跃奖,林济继续闭关。
新剧他还没考虑好,林济的闭关,其实就是抱一堆闲书回来,挑上几本一坐一个下午,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没有林济不看的领域,有些内容他可能看过就忘了,但在将来的某一天,这些内容自然而然会出现在他新写的分场里,成为完善分场不必可少的一块拼图。
最近天气很好,太阳照进窗户暖洋洋的,林济倒一杯热茶,偶尔转动一下自己生锈的大脑,只觉生活十分滋润。
他从发动机的制作原理研究到了早餐如何摆盘更精致,连中医的望闻问切技术也学到了一些。
偶尔马鑫嘀咕他,让他多出门走走,林济就转道去附近的图书馆,带上保温杯,找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从开馆坐到闭馆,还能看几本杂志。
这天很巧,林济刚走到书架边上,就看到了贴着“剧作家”三个字的杂志盒。
他抽出一本看了看。
林济可以在和对手嘴炮三天三夜之后再欣赏对方的著作,这毫不妨碍,哪怕他觉得对方周身被弱智笼罩,可该看的文章和剧集他还是会看的。
打开杂志的那一瞬,林济多少还是有些期待的。
他经常泡编剧论坛,摒除那些酸言酸语的话,论坛里其实有不少很有见解的发言,只不过有人对创作的内容更敏感,而有人则侧重于某一题材的发展趋势,对业内的风向变动很敏感。
这个时代编剧类的著作虽然没有他上辈子多,但一些著作和观点却不乏深度,林济读了之后也觉得受益颇多。
可连看了再《剧作家》上发表的三篇文章后,林济顿住了。
他默默回到书架旁,把杂志盒归于原位,脸上露出了难以形容的表情。
他刚刚浪费了足足半个小时的生命,去看一些完全不知所云的理论。
林济可以很客观地说,发表在《剧作家》杂志上的一些观点,甚至不如编剧论坛的讨论新潮,而且虽然《剧作家》自恃矜贵,没有直白地互吹互捧,可文章词句之间那种优越感、编委们彼此间的欣赏之一同样流露了出来。
林济最吃不消这个。
不管怎么说,写文章需要言之有物,不能用套路化的文字和吹捧去填充,后者哪怕必须要有,含量也必须少一点,可《剧作家》这几篇文章都写得一般,内容陈旧,对于当下电视剧发展的敏感度也不够。
不过仔细想想,一线编剧的敏感度是最高的,他们处于行业的最前线,日常关注题材的兴衰,只为从固定的收视底盘里为自己争取到足够高的份额。
而养老型的编剧则不同,这群人到哪儿都被捧着,成天出席这个论坛参加那个奖项,观众的冲击不会落到他们头上,他们安坐于后方对一线编剧指指点点,日子可谓十分滋润。
林济叹了口气。
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他都只愿意当一线编剧,上辈子他成为了业内人尽皆知的金牌编剧,和创作无关的事项不可避免地多了起来,可就算再忙,林济也会挤出时间输入,保持一定的创作频率,他最害怕的就是成为这一类编剧。
编剧这份职业,想再进一步是很难的,一部剧红了,编剧尝试用同样的套路去创作新作品,可观众未必会买账,可能编剧整个职业生涯只有这么一部爆剧,但编剧想要堕落是很容易的——借着曾经的名气招摇撞骗,开班收徒,和剧组一起把观众骗进来宰。
林济阻拦不了旁人这么干,他只能提醒自己。
他有时候很为这些同行遗憾,因为他们年轻时候创作出的作品确实惊才绝艳,能够让混迹编剧圈多年的老编剧们自惭形秽。
然而,天才的灵光一闪重点在“一”这个字上,年轻时创作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超常发挥,想复刻、想超越几乎毫无可能,如果编剧耐得住性子慢慢磨,在将来依然可以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在业内站稳脚跟。
可如果编剧自己永远只惦记着自己的经典作品,或者认为灵光一闪是自身创作的常态,堕落起来是很快的。
而且这群人的思维已经形成,不是谁去纠正就能改变的,至少林济认为自己做不到。
他把《剧作家》杂志丢到一边,想打开手机骂两声,可又觉得自己有点自找没趣。
在他的观点里,这群编剧就是老僵尸,他能把人骂醒,莫非还能把老僵尸骂醒不成?难度着实有些太高了。
好在编剧论坛里的帖子一直热烈,编剧们秉承着“同行是冤家”的观点,用尽自己平生仅有的知识储备去反驳同行的每一个观点。
林济着实被《剧作家》的文章伤到了,一进编剧论坛,他就有种进入温暖的春天的感觉。
他捡起大公鸡的账号,回复了几条帖子。
以往编剧论坛diss林济的声音很响,但自从他接二连三地出爆剧之后,论坛的同行们都知道他属于常理外的编剧,就算论坛一天飘着八百个diss他的帖子,也挡不住他部部爆红。
不能反抗,那就收编。
编剧行业里吃《后宫》和《静梧传》红利的编剧有不少,纵观时下的收视榜,穿越可谓长盛不衰。
因而,“大公鸡”刚在论坛露面,立刻被一群编剧盯上了。
“@大公鸡,下一部写什么题材?”
“写年代剧受阻中,能否请鸡兄替我看看剧本?有偿!”
“鸡!!!!”
林济:“……”
林济现在确实算一个闲人,他先检查了一下自己的私信,除了有来自同行们的提问外,也有疑似田尧那种早年当过编剧,在论坛有账号,如今却服务于某家平台的编剧的邀约。
林济把私信一一看了,确定的内容他立刻就能回复,至于一些他本人没有太大把握的内容,林济则在仔细查过资料之后再给予回复。
问他下一部写什么题材的那个问题林济回答了:“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悬疑探案。”
“?!!恐怖如斯!!”
“只能说,大编剧才有写这种题材的底气,吾等小透明是不敢的,卫视一般也不会收。”
“牛!!!”
不过也有编剧提醒林济,现在的悬疑探案题材不同于以往:“案情大多已经被写烂了,以前受网络不发达的影响,很多编剧创作时会借鉴海外的一些知名案件,现在观众见识多了,剧播到一半套路他们已经摸透了。”
“+1,写过这个题材的表示,这个题材有点吃力不讨好,收视率有限,观众的要求又很高。”
“@大公鸡,你可以先去找找梧桐卫视三年前还是四年前播的那部《疑案追凶》,算是近几年有点知名度的悬疑探案片了,这部剧其实写得不错,逻辑很通顺,但观众的评价是太旧了,新瓶装旧酒,这种题材最重要的是悬念,悬念设定不行,就留不住观众。”
对于这些给自己建议的帖子,林济都一一回复了。
创作这个题材,林济并不是一时冲动,他其实一直很想写一部悬疑探案剧。
上辈子林济受平台的掣肘很多,成了金牌编剧之后,平台关心他的收视率,观众则更偏好他那些已经有过成功经验的作品,林济选择题材的自主权并不算大。
这辈子林济的创作自由度更高,主打一个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放在上辈子,《后宫》和《静梧传》这两部剧,包括《战神返乡》这些短剧,林济就算想写,也只能披马甲去写,不然会显得他这个名编剧没有格调。
第88章 新剧
“小林新剧是悬疑探案?!!!”
“编剧论坛放出的消息, ’大公鸡’是林济本人是实锤,他这么说恐怕不会有错。”
“本悬疑探案爱好者狂喜!!好看的悬疑剧实在太少了,小林真懂我心意。”
“+1, 感觉这两年看剧就指着小林了, 感恩, 小林真的好高产, 永动机那一级别的。”
《淬火》完结没过去太久, 可业内和剧迷们的视线又一次盯紧了林济。
《淬火》在林济的创作中收视率仅排第三,却依旧毫无意外地拿下了年冠——6.21%的收视率, 是令其他卫视仰望的数字。
而各家卫视也逐渐摸清了邀请林济的效果——要么就是《后宫》《静梧传》这样的超高收视率, 要么就是《代号11》《淬火》这样拿奖拿到手软。
“关键人家一边有奖一边拿年冠好吗?”
“不要说得《淬火》和《代号11》收视率不行的样子, 这两部剧的收视率明明也超强。”
“不过悬疑探案题材嘛,感觉收视率和奖项都有点危,就看林济打算怎么写了。”
剧迷们把目前有口碑的悬疑探案剧翻出来研究了一通,近几年的悬疑探案题材确实偏少,现代剧多, 但真正称得上爆过的, 还是早年间编剧们写的古装探案题材。
这一点很好理解,古装破案一般带毒, 还有隐瞒身份、习武、官场以及武林等种种元素,检测技术又不发达, 全靠侦探一人的神机妙算, 而现代破案剧注重的是场景的设计,包括技术手段的使用, 神神叨叨的情节一般不会出现在剧情中, 更近乎于职场剧。
职场剧本身不好写,而又要顾及职场, 又要将案情描写得精彩卓绝,这很考验编剧的功底。
林济清楚这剧难写,所以确定自己要写的题材之后,他立刻开始着手查资料了,不仅限于国内外各种大案秘案的文件,还包括视频影像资料。
悬疑探案剧的吸引力在于,一看根本停不下来。
他经常看着看着忍不住提醒自己是在查资料,可过一会儿依旧摆烂,继续沉浸在剧情当中。
林济小时候就对这些案件很感兴趣,什么开膛手杰克,黑色大丽花案,某港的雨夜屠夫、人肉叉烧包……不过相比现实的案件,侦探小说家们创造的角色显然更为迷人,林济手头堆满了侦探小说,有些作家擅长剖析场景,而有些作家则着眼于对人性的洞察,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掉进这些创作者制造的陷阱。
“确实有意思。”
林济一边发出赞叹,一边抽出一张a3纸,开始分析刚刚这部侦探小说的脉络,他平时的笔记本不够他画,只能用张大纸来写。
作为编剧,林济读书的时候会着重于某些字眼,他对作家的措辞很敏感,所以虽然作家的创作是一条脉络顺下来的,看似对所有信息一视同仁,林济依旧能看出他隐藏于其中的真相。
马鑫则看着林济画的一条长线发呆。
林济打算创作一部悬疑探案剧,这段时间可谓侦探附体,满脑子各种案件。
马鑫只能说,这种题材属于普通编剧不敢轻易尝试的,他们读书的时候老师也不会教,还得看编剧自身的阅历和积累。
编一个故事容易,但是把故事编得精彩绝伦难度就太高了。
最近这阵子,他和林济一起读了不少侦探小说,马鑫越读越觉得,这类题材他这辈子大概都不会去尝试,不过林济倒是全程精神饱满——这人一旦投入创作就是这样,马鑫已经渐渐习惯了。
不过他的观点和编剧论坛的坛友相似,这类题材不好写,想写好更难,林济或许有《后宫》《静梧传》这几部剧的创作经验,却不代表他尝试探案类题材也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