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作者:鱼筐提水      更新:2024-06-02 14:49      字数:1824
  陛下,我辜负了您的信任……
  蒙毅想这么说,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及还……
  祷山川,未及还……
  未及还……
  这句话在蒙毅的耳边不停重复循环,他仿佛一瞬间理解了刚才李斯的痛苦——
  是我的一个过错,酿成了这样的后果啊。
  如果我能及时赶回来……
  那种悲伤,是一种撕心裂肺的剧痛。
  天幕没有照顾他们的茫然和痛苦,依旧一板一眼地向下播放。
  【苏轼在《始皇论》中怎么认为呢?
  “不幸道病,祷祠山川,尚有人也,而遣蒙毅,故高、斯得成其谋。始皇之遣毅,毅见始皇病,太子未立,而去左右,皆不可以言智。”
  无论是秦始皇把蒙毅派出去祭祀山川,还是蒙毅真的就这么离开了,都不是什么智慧的行为啊。
  秦始皇是不是觉得自己还能撑下去?
  秦始皇是不是那样的信任自己的丞相?
  蒙毅是不是觉得自己一定能赶得及?
  ……
  但是秦始皇怎么就真的在这里闭上了眼睛,李斯、赵高真的就这样罔顾了君主的意愿,蒙毅真的没有来得及回来……
  “天之亡人国,其祸败必出于智所不及。”
  天要亡秦啊!
  秦始皇本来有着极高的政治素养,他派遣蒙恬领兵三十万,威振北方,公子扶苏监军,对外没有顾虑;在朝廷内部以蒙毅为谋臣,对内没有祸患。这几个人互相牵制,又互相支持,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本来是不致于引起混乱的。
  但是,就在那么一个巧妙的时间节点,崩逝的秦始皇身边没有了这些人,只剩下了心有贰意的李斯和赵高。
  于是,祸患将起了。】
  第23章
  《始皇论》(中)
  嬴政的眸光扫过安静的群臣,茫然的蒙毅,灰败的李斯,怔愣的扶苏……他暗吁一口气。
  “天之亡人国,其祸败必出于智所不及。”
  嬴政深知,最“智所不及”的人是他。
  他没有做到让扶苏坚信自己的地位;他在危急的时候让蒙毅离开;他没有料到李斯真的被权势吞没了本心;他明知道赵高似忠实奸,但却因为赵高实在是懂他,始终把赵高带在身边。
  但是他真的不能料到这些事吗?
  嬴政对扶苏的态度很复杂。
  这是他最骄傲的儿子,与人为善,刚毅直率。如果他有一天去世,他希望扶苏继承他的帝位。
  但是嬴政最想的是扶苏继位吗?不是,他最想的是长生。
  如果他能长生,那就不需要纠结继位者是谁,他可以一直一直统治着大秦,直至永远。
  这个时候,扶苏的地位就很尴尬了。
  所以他没有让扶苏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这是他的过错。
  而李斯呢?嬴政知道李斯是一个冷酷的政治动物,但是几十年的君臣相得让他有时会忘记这一点。
  他突然想起李斯曾经与他笑谈的那段经历。
  在李斯当小吏时,他看到厕所里吃大便的老鼠,遇人或狗到厕所来,它们都赶快逃走;但在米仓看到的老鼠,一只只吃得又大又肥,悠哉游哉地在米堆中嬉戏交.配,没有人或狗带来的威胁和惊恐1。
  那时,李斯感慨地对他说:“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所以,你是一个能臣还是一个奸臣,是由朕的生死决定的吗?
  嬴政叹息着看向李斯,迎上他晦涩哀伤的眼睛。
  这对君臣都知道,在嬴政崩逝之前,李斯尚且还能为大秦效力,戴罪立功。但是,一旦嬴政崩逝,李斯就绝对不能再活下去了——嬴政绝不会给继任者留下不能掌控的臣子。
  ……与君同休。
  李斯闭上眼,也罢。
  他沉默叩首,无声地感谢帝王隆恩。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一收到矫诏,扶苏就真的自尽了呢?
  是扶苏没有勇气反对这封赐死的诏令吗?
  是秦始皇之前就已经透露出厌弃扶苏的态度了吗?
  是扶苏懦弱到不敢忤逆君父吗?
  公子扶苏是秦始皇长子,秦人十分爱戴他。在他自杀后,陈胜假借扶苏的名字起义仍然能够祸乱天下。
  扶苏为人“仁”,能得到人们“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的极高评价。
  此时,扶苏和蒙恬在外把持重兵,有着起兵的能力。但是他居然就这样自杀了,这是为什么呢?
  《始皇论》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以秦法重故也”。
  秦朝是彻彻底底的法家拥簇。自秦孝公时商鞅变法起,就采用连坐、告奸等制度,依重典严法治国。
  重典严法的秦制在扩大统治权力、增强秦国国力的同时,也使得秦人们“以殊死为轻典,以参夷为常法。人臣狼顾胁息,以得死为幸”。
  斩首是轻刑,夷三族是常态。臣子们十分恐惧,把死亡作为幸运的事啊!
  秦法规定,“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所以荆轲刺秦时,臣子们全都在殿下不敢上前帮助嬴政脱险,留下流传千古的“王负剑”传说。
  为什么群臣不敢去帮助秦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