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趣话三则
作者:
戴高山 更新:2024-07-14 13:21 字数:1324
1。“土豆”和土豆
闽南人口中的“土豆”不是马铃薯,而是落花生。因为落花生是一种生长在土里像豆子一样的东西,所以闽南人把它的学名给忘了,直接叫它“土豆”
当然,人们真正称之为土豆的马铃薯,闽南人却不叫土豆,而是直呼它的学名“马铃薯”所以,当你初次来闽南时,不要把“土豆”当成土豆,也不要把土豆,当成“土豆”!
有人说“土豆”和土豆原先都是泊来品,也就是说,它们都是从外国弄来的。但据文献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已经有花生的记录了。至今4700年前的浙江钱山漾遗址和公元前2800年前的江西修水县山背遗址中,都有出土过炭化的花生果仁。
也就是说,除了洋土豆马铃薯之外“土豆”却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地“豆”它不是泊来之品。所以,我敢断定,如果闽南话是中原汉语的活化石,那么,在中国,花生早就应该叫“土豆”了,而不叫“落花生”!
当然,马铃薯你想怎么叫,与我无关,因为它本是真正的泊来品,是洋种。马铃薯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自然不是中国货!
2。嘴动三分力
小时候见父亲犁田,犁久了,就会让我把牛拉到田埂边去,让它随便吃几口草。
父亲则会自己蹲在田埂边,细心地卷上一个红烟炮炮,划上火,慢悠悠地吸起来。等他那红烟炮吸完,父亲就会叫我把牛拉过来,套上绳套,开始犁了起来。
那时候对这事不太明白,就那一炮烟的功夫,牛能吃上几口草?不但休息不了,反而耽误犁田的功夫。父亲却不那样想,他总是说——小孩子不懂事“嘴动三分力”不管怎么讲,后来我大概明白了一点:牛累了饿了,父亲也累了饿了!他想让牛休息一会儿吃上几口草;他自己也想休息一会儿,卷上一个红烟炮,动一动嘴。
再后来,我真长大了,长大到能分到自己的地,种上自己的田。每当我精疲力竭,肚子饿得实在撑不下去时,别说有一口饭,哪怕有一滴水能下肚,都会让人感觉体力倍增。自家的活计,你是落不下的,就算你再累再饿,都得把它干完。
所以,虽然我不抽烟,但如果在我饿得不行,累得不行时,能有一口水,一粒饭,都会增添我无穷的体力。
人要长大了,做过了,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古话,什么叫老人言!
3。大石小石砧
大凡孩子,总爱在大人最忙的时候,上去帮衬一把。当然,有时多半是越帮越忙,讨大人嫌。所以,常会听大人骂道:“一边去,碍手碍脚的,就吃饭会!”
但我记得母亲常常说一句话,叫“大石小石砧”那意思是说:大块的石头,想要垒起来,是需要很多小石块来垫底的,否则就会失去平衡,摇摇晃晃,最终倒塌。
父母确实比较宠我,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和上面的哥哥姐姐比起来,我是大石头堆里的一颗小石子。所以有时我想碍手碍脚的时候,哥姐们的教训是免不了的。自然,母亲总是于心不忍,反倒会责怪哥姐们,说:大石小石砧
儿子十岁、女儿八岁的那一年,我一个人在外谋生,妻在家里种地带孩子。经常,农忙时她一个人在地里收割稻谷,没人帮忙。那时,十岁的儿子放学回家了,就自己煮饭。饭煮好了之后,他还会带上妹妹,去田里给妈妈帮帮忙。
后来妻对我说,那坡真是陡啊,天上的太阳真是闷。我的肚子空空的,要不是两个孩子在后面推上一把,真不知道那一三轮车的湿稻谷,我要怎么推上来
是的,有母亲的教导,才有儿子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