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22节
作者:不吃小南瓜      更新:2024-08-02 16:25      字数:3092
  现场突然变得安静下来。
  记者们和其他人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答案。
  一个月?很不顺利?
  王浩解释道,“最初我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粒子物理的研究是非常复杂的,当牵扯到一大堆问题的时候,就很难找到研究方向。”
  “我有学生叫丁志强,他提醒了我,可以抛开物理的研究,只做数学分析,后来研究才顺利了很多。”
  其他人听了以后,心情也没有任何改观。
  有个记者继续问道,“王教授,你下一步会继续完善湮灭理论吗?”
  王浩点头道,“我会考虑。”
  他只是会考虑而已。
  王浩很清楚完善湮灭理论的难度,因为等于是引入了一种新的力,就需要构造非常复杂的体系。
  其实研究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湮灭力是引力的微观表现形势,但却和电磁力、强力以及弱力格格不入,它的表现形势似乎是完全独立的。
  这就很难联系现有的微观理论,去进行底层数学体系的构造。
  一切都是新的东西,一切都要慢慢的研究。
  采访结束。
  媒体把新闻发布出去以后,很快就引起了新一轮的舆论。
  王浩的工作并没有结束,他收到了很多的邮件,还有一些人直接打电话过来,目的都是非常相似的,就是希望他能够公开自己的研究。
  他在博客上发表的内容并不完全,很多学者希望能看到完善的内容。
  王浩也是准备这么做的。
  既然研究已经被实验证实了,自然就没有发表的问题了。
  他已经收到了好几家顶级学术期刊的发表邀请,其中包括最有影响力的《科学》、《自然》,还有合作比较多的《数学新进展》。
  其他期刊的发表邀请,王浩是暂时不考虑的。
  一则是,合作比较少。
  二则是影响力相对就小了一些。
  王浩分别看了三家学术期刊的邀请,有些苦恼的叹道,“这个研究不知道该发表在什么期刊上啊?”
  选择,是很困难的。
  《科学》、《自然》,都是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
  《数学新进展》则是合作比较多,他和布鲁斯-普利策也是老朋友了,而且他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都是数学内容,发表在数学期刊上也是没问题的。
  张志强有些疑惑的问道,“投稿《数学新进展》不就好了,你们不是经常有合作吗?现在国际上都有这么多报道,估计审稿也很容易吧?”
  他还以为王浩是因为‘以湮灭理论成立为假设,担心审稿不过关’。
  王浩愣愣的张了张嘴,还是继续重复了一遍,“我只是……不知道该发表在什么期刊上啊?”
  他说完才意识到,好像和刚才说的一样?
  张志强也听愣了。
  他仔细琢磨了一下,还是有些不理解,转过头问向罗大勇,“你听懂他的话了吗?”
  罗大勇正站在窗边,半仰着头盯着天边的云,好半天才回了一句,“我们的境界已经不同了。”
  “什么?”
  张志强忍不住吐槽一句,“还境界不同,你当是修仙啊!”
  ……
  王浩不断忙着回邮件。
  有些邮件只是看一下,有些邮件则是要回复的。
  比如,迪迪埃-马约尔。
  迪迪埃-马约尔恭喜王浩最新的成果,顺便吐槽了他有成果不找自己,“我前一阵子还和你说过,有什么想法一定要告诉我,结果你只是在你们国家的一个网站发布了新的研究内容。”
  马约尔确实很郁闷。
  他觉得自己是最接近验证王浩研究的人。
  如果能提前知道王浩的研究,他一定会认真带领团队去做特别验证,而不是靠核子组织一起研究验证。
  王浩则是回了几句话,“我也感到很意外,但即便告诉你也晚了,当时你已经准备参与实验工作了。”
  即便马约尔相信王浩的研究,他即将参加新实验的数据分析工作,也不可能有时间专门去验证王浩的结论。
  这个结论也不是一个团队能够验证的。
  然后是邱成文。
  邱成文也发来了邮件,是说修改一下数学家大会的报告,“你做这个最新研究的报告就好了杨-米尔斯方程,被实验验证的研究,肯定很轰动。”
  邱成文和王浩已经很熟了,对方的语气也就和朋友说话一样。
  王浩回了一个字,“好。”
  对面的邱成文马上受到了消息,内容只有短短的一个字,却让他感到非常的期待。
  现在物理学界都在关注王浩的研究,他的研究能够在华人数学家大会上发表,肯定会吸引大量的顶尖物理学家。
  到时候,也肯定会有很多物理学家,来特别参加华人数学家大会。
  王浩一个人、一个报告就成了招牌。
  “今年的华人数学家大会,肯定会吸引很多顶尖学者吧?”
  邱成文已经开始期待了。
  ……
  在完成了回邮件的工作以后,王浩都感觉有些疲惫,但他还是带着疲惫,完成了最后一项工作——选杂志。
  选择,总是困难的。
  王浩还是更偏向于《自然》、《科学》,因为《自然》、《科学》的影响力比较大,也不局限于数学内容。
  但是,布鲁斯-普利策最早发来邮件,而且还是他的老朋友了,发表在《自然》、《科学》上,感觉不好向老朋友交代。
  人情,也是要考虑的方面。
  王浩仔细考虑了一下,想了一个很好的主意。
  他决定用掷色子的方式进行决断,还让张志强、罗大勇一起帮忙拍了视频。
  视频中。
  王浩坐在办公桌前,手里拿着个色子,到镜头前展示了一下,并说道,“我很难决定把论文投稿到哪一家学术期刊,所以用掷色子的方式来做选择。”
  “所以,这是上帝的决定!”
  “1、2,代表《科学》;3、4,代表《自然》,5、6代表《数学新进展》。”
  “好吧,现在开始。”
  王浩说着回到了办公桌前,镜头也给到了办公桌。
  然后他投掷了色子。
  色子掉落在办公桌上,滚动了好几下,最后数字变成了‘3’。
  王浩带着遗憾的口气说道,“我真希望上帝给出的数字是5和6,只可惜,是3,我必须尊重上帝的选择。”
  “3,代表《自然》。”
  他说的语气还带着叹息,仿佛是没有投稿《数学新进展》有多么的遗憾。
  等完成了拍摄以后,他就把视频发给了布鲁斯-普利策,随后才摇头叹气道,“没办法啊,最后结果是‘3’,只能投稿给《自然》杂志了。”
  张志强用力扯着嘴角,说道,“我们可是整整帮你拍了三次,还上帝?上帝都要被气哭了……”
  王浩不在意的说道,“所以我才说上帝,他不是中国的神灵,管不到我。”
  “你说的——”
  “……真特么有道理!”
  第二百三十章 承压测试?论文和报告,保罗菲尔:湮灭理论是虚假的骗局!
  当天晚间的黄金时间,国内最受关注的新闻频道,针对王浩的研究给出了一段简短的报道。
  “西海大学的王浩教授根据杨-米尔斯方程,推导出特定能量区间的异常,欧洲核子atlas实验组证实了他的研究。
  王浩教授的最新研究,可能会发展出新的物理理论,推动人类对于微观物理的近一步研究和发展……”
  简单的一句话报道,放在黄金时段的新闻栏目中,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王浩登上过几次黄金时段新闻报道,其中有两次都是超过三分钟的报道,包括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以及去年获得国际上的菲尔兹奖。
  这两项是值得大肆报道的。
  哥德巴赫猜想在国内的影响力比较大,小学教科书上都有相关的介绍,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肯定是要大肆宣传的。
  王浩获得菲尔兹奖就更要宣传了,他成为了国内第一个获得菲尔兹奖的学者。
  现在的报道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
  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还没有公开,就只是网络上发表了内容,似乎是做了一个‘计算预言’性质的研究,接下来就被欧洲核子组织的实验证实了。
  黄金时段的新闻报道还是要谨慎的,做出报道也主要是因为国际影响力巨大。
  欧洲核子组织的新实验影响力本来就很大。
  他们的实验认为最大的成果是找到了更多的希格斯玻色子信号,就能够以此对于希格斯玻色子的衰变进行研究,却完全没有想到实验的一个小发现,竟然证实了王浩发布在网络上的研究。
  这个事情听起来就很有意思,深入思考则让人对于王浩的研究非常期待。
  之前还没有出现能够对于粒子对撞实验结果的预测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