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作者:Sherlor      更新:2024-10-16 19:01      字数:1973
  “伍长,那个‘三角巾包扎法’……能不能再教教我?”
  “哎呦,楞个包瓜,我记得你以前庄稼把式学得可快,咋要包包裹裹了就成个瓜怂哩?”
  “包瓜,你才包瓜,五个指头三个要打架,就不信你学会了。”
  “莫吵吵,等会回去我一个个考查,太阳落山之前必须每个人都会。不说这些包扎急救技巧关系咱五人的考核,万一哪天咱们用得上,能保命!”
  “伍长说的对,都好好学,咱们一同去,要一起回。”
  “你们说秦先生的脑子是咋长的啊,一块小小的布,咋能有这么多花样包伤口——我前些日子恰巧路过医疗兵营地时看见,那些个同袍都在练习给一只手能打十多个花样,咱们只用学最基本的真是太好了……”
  “你管人家秦先生怎么长?她愿意教咱们这些,能让咱多一份活着回来的希望,那就是大恩人。”
  “伍长说的是。二三子快些走,回去好好再练练……”
  帐外传来几人的交谈,秦昭算算天色,是到了将士们操练结束解散休息的时间了。
  外伤处理和急救不应该是军医的专属。秦昭思来想去,还是要让全军都学会一些简单的包扎处理,至少要学会伤情判断,让更多的人活下来。
  她挑高侧帘,看到一小组秦军勾肩搭背地走过去。太阳将他们的影子拉长,狭长的黑影上,是歪歪的发髻。
  思来也有趣,提起大秦的军队,秦昭来自未来的灵魂总是不自觉地想起兵马俑,想起这支埋藏在地下的、护卫祖龙长眠的大军。
  但一说到兵马俑,最让她印象深刻的,反而是那些人俑格式各样发髻——高低不一、歪歪扭扭的发髻,以及藏在鬓边脑后的小心思的编发。即使在那么久远过去,精神压抑的年代里,人对自我的追求依旧是不灭的。
  “秦兵直髻,楚兵歪髻。”
  秦兵的歪髻或许根源在楚国,属于芈八子带到秦国的楚文化。但在这里,是被秦昭提前带来的、最简单明了的军职划分法。
  没有爵位的小夫都梳着扁髻,从圆髻始,就是有爵位的秦军士兵。
  秦人尚右,发髻在右比在左的级别高。军衔从低到高,在发髻上的顺序就是从左至中下,再到右上,最后到头顶正中。至中后又还有区分:有帻巾的军衔爵位要高于裸髻,带冠的要高于帻巾,而双层冠高于单层冠。
  如此操作,战士们的军衔职位便一目了然。
  最“古板”的军阵对冲,所为的“大军压境”,指挥出现在大平原地势的战场上。军阵行军虽气势磅礴,但灵活机动性不足,受地形因素影响颇大。
  兵家改变了战争的样貌,战争也不是回合制游戏,在战国的诸多战役里,大多数情况下,士兵们很难完整地维持队列。
  更有甚者,建制被打散、指挥官阵亡、冲锋交战过后找不到原定的长官、短时间又要重新集结行军是常态。
  而这时候,士兵们通常会下意识寻找熟悉的人,或者就近往高军衔士官身边集结,跟随他一起杀敌。
  无论是支援巴蜀平乱,还是剿灭戎狄来犯,都不是大军阵行军的场合——虽然秦军中已有最小的群体作战单位,将士们散落各自为战的可能性很高。
  等到将士们在战场上打散建制,最容易凭借发髻认出指挥官,最快恢复建制,而后就地再次集结组阵,尽快地恢复战斗力。
  营帐隔绝不了烈日阳光,如同它阻挡不了军士们震天的操练声。
  秦人不是好战,只是战争在招贤令之后,对秦人而言,完全变成了另一种东西。它和功勋挂钩,是普通人改变底层命运的良机——
  也是国家兑现封赏加爵政策后,提升国民凝聚力的契机。
  他们在渴望战争。
  确切地说,秦国上下,都在渴望品尝胜利果实的滋味。
  秦昭收回视线,将脑中的各项细节又缕了一遍。
  小到外伤救治、药剂配方、后勤保障,大到城防加固、军械升级、军队优化……
  秦国已经做好了准备。
  准备向着它的霸业,迈出最坚定的一步。
  *
  日月流转。
  人们在春天里收获,这一茬丰收的麦粒进了粮仓,秦人的脸上满溢着喜悦。
  等到家里都打点完毕,他们修好兵刃,带好衣物,踏上征途。
  丰年盈仓,士气高涨,后勤殷实,兵强马壮。
  嬴虔统领入蜀平乱的队伍出发后,孙膑也在某天率兵没入茫茫的草野之地,灭戎忽然间就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秦昭站在边陲之地的城墙上,望着再次抽条的新草色,遥望归期。游牧民族进犯中原总会选在秋季,而开春便是对戎狄讨伐的最佳时期。
  更别说草原接连遭了好几次天灾,去年秋天与西戎接壤的边境城池都遭遇了最疯狂的入侵抢掠,但因墨家入秦诸多因素,边境城防军力上升不止一个等级。
  加上边军反常地只守不攻,西戎根本没法将秦军拖进主场,虽偶有得手,但算算发动抢掠的得失,他们每前进一步,损失便又多加一成。
  城墙下还有着战火残存的痕迹。损毁的拒马正被守城军士们捡抬清理,即使被打扫过,城下土壤上依稀能辨认出交战厮杀的血污。
  ——是前几日接连来犯的游牧部族留下的败退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