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细节和身段
作者:
幸亏没去 更新:2024-12-19 16:47 字数:4704
身为好莱坞里为数不多的大卖系列,《哈利-波特》其实是比《加勒比海盗》更有可能扩展成电影宇宙的ip,而人们在研究它的成功,企图复制它的优点时,总喜欢把‘魔法世界’这个概念挂到嘴边,表示j.k.罗琳那事无巨细的架设功底才是整个世界真实而可信的根基,更是让无数粉丝深入其中,流连忘返的根本。
但实际上嘛——
官方逼死同人,这句话难道还不够真实吗?
不说是写过《哈利-波特》同人文的作者了,只要是看过《哈利-波特》同人文的读者那都能发现,作为一个已经完结的系列,它的世界观看似完整,但实则充满bug。
就拿哈利-波特的父母来说好了,在j.k.罗琳的笔下,这对苦命鸳鸯在二十一岁时不幸去世,当时是十月份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十月三十一日。
同时,那时候的哈利-波特,刚好一岁零三个月。
从表面上来看,这组数据没有问题。
但若是做个简单算术后,你就会发现这里面没有任何逻辑。
因为莉莉-波特是在二十岁的时候生下的哈利-波特,并且在十九岁时怀上的他。
而j.k.罗琳给出她在霍格沃茨的毕业年龄是十八岁零五个月……
看到这儿,可能还有人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年龄就离谱了。
毕竟,根据混血王子斯内普的记忆,莉莉-波特在霍格沃茨就已经和詹姆-波特相爱了。
毕业就结婚,结婚就生子,这不是一件非常合乎情理的一件事情吗?
但……
你得知道!在j.k.罗琳描写哈利-波特能硬抗伏地魔而不死的传奇事迹时!那可是用浓重的笔墨渲染了伏地魔之前的对手!也就是哈利-波特的父母!有多么的坚强!
在j.k.罗琳的笔下,莉莉-波特从霍格沃茨毕业后,就被伏地魔盯上了,曾经三次在伏地魔的追杀中逃脱,并且在此期间内,还去处理了哈利-波特爷爷奶奶的病故和丧事,去参加了大姐佩妮的婚礼,更因为对方拒绝让其充当伴娘而伤心欲绝……
这就有些搞笑了对吧?
从莉莉-波特毕业到怀上哈利-波特,这里面只有八个月的间隙!
而在八个月的间隙里能搞定两场红事!一场白事!顺便在击退三次伏地魔?
作为史上最危险的黑巫师,再被他盯上的同时还有余力干这干那?
那这到底是没鼻怪太垃圾,还是波特夫妇太牛哔呢?
读者白丝不得其姐。
于是便发信询问。
等j.k.罗琳收到读者寄来的询问信函,发现自己写出惊天bug的她只能回头吃书,在《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里狂打补丁,拉长了波特夫妇和伏地魔的对战时间,并且表示,在当时那个被黑暗笼罩的魔法时代里,孕妇坚守岗位,是一件合乎情理的事情!
如此一来嘛……
原作者都发声了,那bug也就不算bug了吧?
但即便如此,与之类似的矛盾在《哈利-波特》里依旧是层出不穷。
而在原著作者都开始疯狂吃书进行修改的情况下? 所谓真实且可信的世界才是吸引人的根本这一论点根本就站不住脚? 可在拔除这一点后嘛,留在世人面前的,其实就只有人了。
萌萌哒的哈利-波特? 聪明貌美的海狸小姐? 有些妈宝男的呆逼罗恩? 食死徒家族出生的小少爷马尔福,胆小又怕事的纳威……
当这些各有特色的孩子们聚集在一起时? 所有人都能从他们的身上找到自己。
那种因为性格相符外貌吻合而产生的代入感? 能让围绕在旁的魔法世界更加的亲切? 而当阴冷的斯内普和慈祥的邓布利多校长相继出场后? 学校里的好老师和坏老师,就更能让适龄观众从电影里找寻到自己生活中的每道影子了……
而这,其实就是《哈利-波特》吸引人的关键。
当从未看过书籍的观众们觉得这些演员可爱,觉得这些演员和自己曾经的经历或者当下的经历很像时? 那有趣的魔法世界,才有发挥的空间。
有道是万丈高楼平地起。
如果没有这些特性分明的家伙抓住了观众的心,那所谓的场景还原? 不就是个笑话吗?
因为只有先喜欢? 才会后深究。
而若是不深究? 谁又能发现,神秘而又寂静的霍格沃茨里充满着无数秘密?
谁又会得知,庄严肃穆的餐厅里诞生了无数大拿?
谁又能知晓,诡秘的地下室里埋藏着凄美的故事?
谁又会期待,各个角色在照厄里斯魔镜时的真实状态?
虽说在视效刚刚兴起的时代,再烂的电影也能拿到超高的票房? 但想要从单一部数上的成功变成系列上的成功,那考究的,依旧是一些大众并不关心但却喜欢的细节。
如果埋头堆视效就能成功,那么《古墓丽影》拿不到《哈利-波特》的票房那才是奇葩!
《珍珠港》打不破《泰坦尼克号》的票房记录才是悲剧!
《侏罗纪公园》也就不会越拍越拉垮了!
所以说,即便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哈利-波特》系列的完成度还有待提高,因为它的节奏、运镜和剪辑都可以变得更好,但在创作者的眼里,这其实就已经够了。
毕竟……
电影,从来就不是拍给小部分影评人和评委看的!
甭管是商业也好拿奖也罢,它最后都是要被推入市场,寻求认同的!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在专业人士才能看的明白的运镜、剪辑上下功夫,不如把时间花在观众更喜欢的卖点上,而等傻乎乎的罗恩下着巫师旗,哈利与小海狸一前一后的给他加油鼓劲时,这个无数成年人会觉得假的场面,依旧能让观众看得十分感动。
最后,哈利大战伏地魔,那用双手捍卫和平的举动的确有些浮夸,但……
也同样热血啊!
因为炫酷的特效不是观众此刻需要的东西!
现在他们眼里能瞧见的,只有孩子们的友谊、勇气和决心!
“哗哗哗!”
“哗哗哗!”
当灯光重新亮起时,午夜场的观众席顿时就骚动起来,纷纷欢呼议论。
“史蒂文真的太厉害了!小说里的消失玻璃竟然被他还原了!哈利和蛇交谈那一幕我以为会被制作团队删减掉,因为让十几岁的孩子和蛇接触实在是太危险了,但没想到他们真的把达力丢进去了!这实在是太让我惊喜了!”
“对对对,还有对角巷!海格拿粉色的雨伞敲击砖块时,那骤然出现的巫师世界都把我给吓到了!我当时和哈利一样在感慨!实在是太奇妙了!”
“吓到了?难道你不觉得很可爱吗?海格用粉色雨伞啊!少女心啊!”
“还有分院帽!还有分院帽!哇!那个视效做的实在是太好了!尤其是哈利戴着它念叨时!那嘟囔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我太喜欢他了!”
“oh!你们难道不觉得,最后伏地魔和奇洛教授同用一个身体的模样实在是太恐怖了吗?刚出场的时候直接就把我给吓到了!”
“啊啊啊啊!我还以为就我一个人被吓到了呢!没想到你们也是?”
“以前我们在发现别人不长眼时,我们都会吐槽别人的眼睛是不是长在脑后,现在好了!以后我们可以直接说,你是不是被伏地魔上身了!”
“哈哈哈~那不就是四只眼了吗?”
“对对对!还是被碰两下就崩毁的四只眼!”
听着那纷纷扰扰的对话,没有心思参与其中的罗兰牵着媳妇走出了影厅。
而在出门之际,一直和他十指相扣的家伙忽然停住了脚步。
如此情形,令罗兰疑惑扭头,“怎么了?”
可话语刚出口嘛,他就发现自家老婆一直在盯着影厅里的周边售卖区看,那人山人海的场景,一群十七八岁的男孩拿着魔杖玩击剑的傻样,也让罗兰咧开了嘴。
因为——
周边也是他们家做的。
而这里面的利润,走的是书籍周边的路数。
既然不走电影,那就意味着不用和投资一半的华纳分钱。
“怎么了,你也想玩?”罗兰凑到老婆面前,笑嘻嘻的问。
正当他准备挥手示意保镖,让他们把周边一样买上一套时,凯特却摇了摇头,阻止了老公的撒币行为,说:“不,我只是有些奇怪。”
“奇怪什么?”罗兰好奇。
“奇怪这电影拍的其实挺幼稚的,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
凯特这话倒是听笑了罗兰,因为时隔这么多年,当他抛弃粉丝滤镜,以资本视角来看待这部电影时,他同样觉得这部电影拍的还没一些普通的动作片好看,但正是这种否认,则让他更加清楚,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过去这些年到底教了自己一些什么。
“因为,史蒂文会放下架子。
既然这部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孩子,那自然就会以孩子的视角去拍这部电影。
所以,如果以成年人的视角来看,它可能会非常幼稚,但站在孩子那边,这就是经典。
作为一个导演,应该深刻的认识到,一部作品,不可能满足所有人。
所以取舍,就成为了他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他们可以不把同行的评价放在眼里,但他们得听取观众的呼声。
只有当他们一直去拍选定受众群爱看的东西,那成功,才会一直伴随左右。”
罗兰不知道凯特听没听明白自己的解释,但他已经知晓,为什么很多人当不好导演了。
因为……
放不下身段。
因为……
没胆子接受失败。
当一个导演在某一个类型里收获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功时,躺在温柔乡里啃老本,就成为了他们最喜欢,也是最愿意去干的事情。
就像乔治-卢卡斯一样。
一个《星球大战》让他功成名就,而后,便是享受人生。
还比如马丁-斯科塞斯。
黑帮片起家,黑帮片壮大,黑帮片终老,即便在此过程中,他拍了《飞行家》、《禁闭岛》、《雨果》,但弯弯绕绕的《爱尔兰人》和《花月杀手》又让他重返老路。
虽说他们都是大师,但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这个电影诞生以来,唯一一个累计票房超百亿的导演相比,他们差的,那就是试错。
为什么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什么类型都能拍?
因为他也是一路错出来的!
人们只看到了《大白鲨》、《第三类接触》的成功,却没瞧见他《一九四一》的血亏。
人们只觉得搞出《夺宝奇兵》、《侏罗纪公园》的他备受追捧,但没发现在拍《断锁怒潮》时,他被媒体和观众喷的和过街老鼠一样……
所谓的开挂式的成功,那是建立在撞了南墙依旧不回头的坚毅上的,而正是因为他被媒体抨击过,被观众抛弃过,被影评人咒骂过,所以他的身段,会更加的柔软……
反正所有的苦我都吃过了!那当我在拍新项目时,我就更能随心所欲了!
在冲奖时,观众觉得他脱离群众?
拜托!
我又不是拍给你们看的!
在拥抱商业时,影评人觉得他太幼稚?
拜托!
我这也不是给你们看的!
当他目标明确的表示,这部电影就是为一个群体服务时,那所有的诋毁,不过是纸糊的垃圾,而在无所畏惧的同时,也就更能造就经典!
毕竟,所谓的经典,本来就是三分之一的人觉得优秀,三分之一的人觉得尚可……
至于剩下那三分之一?
无关大局。
那些看不透还死要脸的导演呢?
只能是在被怼时,无能狂怒了。
在看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后,罗兰便没去管外界的舆论。
虽说他早已忘记克里斯-哥伦布版的内容,并且重看《哈利-波特》也没能找回当年得欣喜,但他依旧相信,由能放下身段的导演所拍的遵从原著的电影不会让人失望。
而随着全球英国和北美统一上映所带来的票房反馈,那高企的数字,让人心满意足。
上映首日,北美票房报收三千二百万,英国票房报收四百八十万。
次日周六,超过四百万的增幅让北美累计票房来到了六千八百万,而英国十一个点的增幅也不小,将总额推到了一千零一十二万。
但随着第三天的到来嘛……
北美四千一百万,英国六百七十万的单日成绩,让这部电影直接破亿!
三天!
全球票房一点二五亿!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成为全球第二个能在首周末破亿的导演!
而第一个嘛……
人家有挂开啊!